第579章:再破一招-《大魏宮廷》
第(1/3)頁
正如趙弘潤所預測的,剛剛因為『肅王遇襲』一事打沒的民怨,再次沸騰起來。
王氏一門所用的招數很簡單,總結下來無非就是四個字而已:綁架民意。
這幫人自忖死磕斗不過趙弘潤,也曉得趙弘潤召來了商水軍,根本不怕他們這些貴族,于是,他們來了個以退為進。
既然您肅王殿下看不慣咱們,咱們又斗不過您,咱們搬離安陵總行吧?
既然咱們搬了,那么以往受雇于咱們這些貴族的平民,您肅王殿下就自己去養活吧。
當然了,在趙弘潤看來,安陵城內這幫貴族也并非是真的要搬,他們只需放出這個消息,那些受雇于他們的平民,自會為了自己切身利益跳出來,再次聲討趙弘潤。
而這次,趙弘潤便無法再使用假裝遇襲的招數嚇唬那些平民了,否則,上一次的把戲豈不是露餡了?
不得不說,這招雖然無賴,但還是頗為有效的,倘若換做旁人,恐怕多半會被城內貴族的這招弄得焦頭爛額,只可惜,這幫人此番所面對的,卻是肅王趙弘潤。
在冷笑了幾聲后,趙弘潤提筆寫了一張告示,隨后召來安陵縣令嚴庸,對他說道:“嚴庸,照這份告示,抄寫數百份,蓋上官印,貼遍全城。”
想來嚴庸也已聽說了城內那些貴族所使的陰招,正猜測著趙弘潤會如何會對,接過告示后,仔細觀瞧了一遍。
“工坊?”
他吃驚地望著趙弘潤,滿臉驚異地說道:“肅王殿下,受雇于城內貴族的平民,不下于數千,您這工坊……吃地下這么多人?”
“數千?很多么?”趙弘潤哂笑著搖了搖頭。
地方縣的人,根本不曉得如今大梁工部是何等的缺少人工,缺少勞動力。
打個比方說,戶部從川雒運到大梁的海量羊皮,如今正由工部轄下的虞造局趕制成御寒的皮衣,再經戶部轄下倉部的船只,運往全國各地銷售,甚至是出售給衛國、宋地乃至于齊國。
而為此,虞造局可謂是哀聲載道。
虞造局才多少人?
即便工部因為如今攤子越鋪越大,使虞造局一擴再擴,如今也不過只有千余人罷了,而這千余人,還得肩擔量產蠟燭的這項盈利。
畢竟如今的冶造局,已不再負責民營用具,而專門負責魏國新式武器以及戰爭兵器的研發,以及博浪沙、祥符港等河港建設,正逐漸地轉型為研發司署,如此一來,制作民用工具的空缺,就得由虞造局填補。
雖說如此一來,工部也從中獲利,取得了不少了盈利,但也使得虞造局陷入了人手不足的尷尬處境。
而三川貿易開展后,這份尷尬變得越來越急迫,眼瞅著倉庫里堆積的羊皮越來越多,虞造局的官員與工匠們死的心都有。
畢竟那可是三川之地眾部落幾年、十幾年的羊皮存活,你讓虞造局一個僅千余人的司署,將其全部制成皮衣?
而更讓虞造局的官員工匠們咬牙切齒的是,戶部還不時地追在屁股后面催,畢竟單純的羊皮與做工精致的皮衣,就連傻子都曉得哪個價值更高。
本來趙弘潤沒打算去插手虞造局的事,不過既然安陵城內這些貴族自尋死路,那么,他也不介意借機賣虞造局一個人情,畢竟他如今在虞造局的“名聲”,真不咋地,尤其是在他冶造局二話不說脫離了民用制造這事之后。
好在這個年代并未有資本家這個詞,否則,相信這個稱號定會落在趙弘潤的頭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