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5章:乙卷熱潮-《大魏宮廷》
第(3/3)頁
“怎么會沒有關系?”何昕賢吃驚地反問道:“最后的那六十三人,是在走了客人之后,又入住了一撥客人之后的人數,既然要算最初的入住人數,自然要加上那十九人啊。”
在旁,溫崎與唐沮亦紛紛點頭,表示不能接受介子鴟的這個答案。
于是乎,四個人展開了激烈的辨認。
其實不止何昕賢、溫崎、唐沮、介子鴟四人,事實上其余考子此時也聚攏在一起探討。
因為甲卷沒什么可討論的,無非就是一些換湯不換藥的陳年老題,可某位肅王殿下草擬的這份乙卷卻不得了,不知有多少自詡才學過人的考子想破頭都想不出來,最終為了仕途著想,只能違心地改答甲卷。
但是,在考場上知難而退選擇甲卷答題,卻絲毫不影響那些考子們在場外探討那份乙卷的熱情。
然而可惡的是,某位肅王殿下拒絕公布答案,而擁有答案的禮部,亦遺憾表示不能透露,以至于到最后,就連大梁的臣民都會這份乙卷產生了強烈的好奇。
甚至于,有些官員亦聚起一起探討。
在此期間,亦發生了許多好笑的故事。
比如說,刑部尚書唐錚在看到乙卷上『云游憎』的那題后,驚呼道:那縣令大才,足可以代吾職!
而戶部尚書李粱在看到『買賣豬』的那題后,亦在目瞪口呆之余,苦笑地表示他就是愚者之一——明明是戶部尚書,卻未曾考慮到利益最大化。
這類例子,比比皆是。
對此,大梁的百姓笑嘻嘻地看待這件事,將這件事作為茶余飯后的談資。
固然,連飽讀詩書的學子與朝廷官員都答不上來的乙卷,百姓們自然也看不懂,但這并不妨礙他們看熱鬧:咱們這些百姓答不上來,可你們這些學子甚至朝廷官員,不也同樣答不上來么?
這說明什么?這說明咱們肅王殿下才是最聰明的那個人啊。
于是乎,肅王趙潤在民間的威望再一次提到,取代『趙弘昭』、『何昕賢』等人原先的地位,成為了大梁百姓心目中的旗幟人物。
還別說,洪德十六年、十九年的金榜頭名皆被『寇正』、『黃懷石』這兩個外地的學子摘走,這讓大梁百姓顏面大失。
而如今,這些外地學子皆折在某位肅王殿下出的考題手中,大梁百姓別提有多高興了——那位肅王殿下,可是正兒八經的大梁本地人吶!
但是,大梁百姓對此感到高興,那些參加會試的考子就不這么認為了,他們原以為是自己的才智不足才想不出答案,沒想到,在會試后與同伴集思廣益的探討會上,他們仍舊無法得出一個一致的答案,這只能說明一件事——這次會試的乙卷,難度偏高,而且還不是一般的偏高!
于是乎,那些堅持答題乙卷的考子們,聯合起來到禮部抗議,讓禮部尚書杜宥哭笑不得。
喜的是,有了某位肅王殿下鬧出來的動靜,這次會試的輿論已吸引了許多國人,蓋過了前段時間渴望對外戰爭的國民情緒;
而憂的是,乙卷的難度明顯比甲卷高那么多,這讓他們禮部如何評定成績呢?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