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風起宋郡【二合一】-《大魏宮廷》
第(1/3)頁
『PS:感謝“這個夏天上王者丶”、“劃落的星辰”兩位書友的萬幣打賞,目前加更【0/21】。』
————以下正文————
在向昌邑縣的名門望族「昌氏一族」傳達了朝廷對于「宋郡自治」的條件后,崔詠、張啟功、高括三人,便從昌邑返回了乘氏。
一日之后,浚水軍、成皋軍、汾陘軍這三支軍隊,同時抵達乘氏,且立刻接管了在乘氏縣的城防。
在部署完畢之后,作為浚水軍、成皋軍、汾陘軍這三支軍隊的新任主將,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人,便前往城內(nèi)的縣衙,拜見了崔詠、張啟功、高括這三位此番的使節(jié)。
這次針對宋郡的行動,諸人分工明確:崔詠作為朝廷特派的主使官,主要負責外交方面的事務(wù),而張啟功則負責設(shè)法離間宋郡與北亳軍的牢固關(guān)系,至于宗衛(wèi)高括,則統(tǒng)率一批青鴉眾與黑鴉眾,負責輔助張啟功展開針對北亳軍的種種算計。
至于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位手握兵權(quán)的將軍,則負責在必要時,對北亳軍甚至是宋郡,展開軍事打擊。
在正因為這樣,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人在率軍抵達乘氏時,便第一時間求見崔詠、張啟功、高括三人,詢問「交涉」的具體進展。
乘氏的縣令叫做「余溫」,曾經(jīng)乃是受慶王黨提拔的縣令,有自知之明的他,妥當安排到了崔詠、張啟功、高括三人的住所,并且在李岌、周奎、蔡擒虎來到縣衙時,很識趣地退避了。
隨后,在縣衙的一間班房內(nèi),崔詠、張啟功、高括三人準備了一些酒菜,權(quán)當為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位將軍接風。
在喝酒閑聊之際,諸人當中最年長的李岌,便問起了與宋郡望族交涉的具體進展。
而當他問到這個問題時,周奎與蔡擒虎亦默契地放下了筷子,不得不說,這三位新上任的將軍,對于與北亳軍的戰(zhàn)爭頗為熱忱——他們需要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讓那些不相信他們才能的人閉嘴。
尤其是蔡擒虎,此人在朝廷心目中一直以來都是「莽夫」的形象,以至于當太子趙弘任命蔡擒虎擔任成皋軍的主將時,兵部有不少官員暗地里抱持著輕視成見。
見此,崔詠便將他們初次與昌歑交涉的過程告訴了李岌等三位將軍。
不過由于是初次交涉,目前崔詠與張啟功都吃不準,宋郡是否會接受朝廷給出的條件。
期間,蔡擒虎咧著嘴說道:“不接受才好……老子早瞧這幫宋人不順眼了。”
不可否認,別看宋郡人對魏人的印象不好,事實上,魏人對宋郡人的印象也很差,尤其是那些背地里支持北亳軍的宋人。
聽聞此言,崔詠的眼皮子跳了跳,咳嗽一聲連忙說道:“能不打,當然還是不打的好。……這也是東宮的意思。”
一聽說是太子趙潤的意思,蔡擒虎嘿嘿一笑,也就不再多說什么了。
可在旁,張啟功卻淡淡說道:“只怕宋郡不會乖乖就范……”說罷,他轉(zhuǎn)頭看向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人,囑咐道:“總而言之,三位將軍還是要做好隨時與北亳軍交戰(zhàn)的準備。”
聽了這話,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人對視一眼,臉上皆露出一種躍躍欲試的興奮。
原因在于,此番他們出征,太子趙潤下令給他們配置了不少厲害的戰(zhàn)爭兵器,比如說可攻防兩用的重型連弩——除了鄢陵軍與商水軍外,魏國國內(nèi)的軍隊,還是首次在出征時配備這等殺傷力極大的戰(zhàn)爭兵器。
甚至于,一旦爆發(fā)戰(zhàn)爭,他們?nèi)诉€能隨時向后方的冶造局,討要最新式的戰(zhàn)爭兵器,比如冶造局秘而不宣的弩炮。
除鄢陵軍與商水軍外,魏國其余軍隊何時享受過如此待遇?
就好像是得到了新奇玩具的孩童那樣,李岌、周奎、蔡擒虎三人,十分渴望一場戰(zhàn)爭來炫耀一下軍中那些可怕的戰(zhàn)爭兵器——主要是想借機耍耍。
在乘氏又住了一日后,留下崔詠繼續(xù)呆在城內(nèi),張啟功與高括則又向西回到了定陶。
因為此時,大將羿孤、趙豹二人,已率領(lǐng)一萬魏武軍入駐了這座城市,并在城內(nèi)張貼了朝廷的布告,即那則「遷民令」的布告。
張啟功與高括作為這次宋郡戰(zhàn)略實際上的籌劃者,需要前往定陶了解具體情況。
所謂的「遷民令」,說白了即是「化宋為魏」,讓宋郡民眾放棄自己的宋民身份,投奔魏國,真正成為魏國子民的詔令。
這則詔令并非強制,是否聽從全看宋郡民眾自己的意思,但從魏國朝廷首次發(fā)布這樣的詔令,不難看出,這次魏國對宋郡絕非是小打小鬧。
也正因為這樣,定陶縣目前的氛圍十分凝重,城內(nèi)那些宋地的巨商、名門望族,都在徘徊猶豫,到底是改頭換面融入魏人,還是繼續(xù)守著「宋人」這個身份——要知道,在這道詔令下達之后,宋人就徹底淪為了魏國二等國民。
三月初五的傍晚,張啟功與高括回到了定陶,求見了定陶縣目前駐軍大將羿孤、趙豹二人,向這兩位將軍詢問城內(nèi)的反應(yīng)。
不出張啟功的意料,定陶縣的宋人反應(yīng)頗為激烈,不少當?shù)氐拿T望族,雖然不敢公然對朝廷的詔令發(fā)表反對,但私底下卻紛紛表示:對朝廷的這則詔令十分失望。
除此之外,還有一名叫做「陶洪」的巨商,聯(lián)合了一幫宋地的商賈,呼吁「魏國與宋地實不該如此」,幾次想求見羿孤與趙豹,煩得這兩位上將軍索性閉門謝客,不接見任何宋人。
羿孤與趙豹也感覺頗為無語:詔令,那是垂拱殿下達的,有本事你到垂拱殿去抗議啊,跟我們說什么?我倆不過是按令行事而已。
“……陶洪?”
在聽罷羿孤的抱怨后,高括摸著下巴說道:“我記得這個人,當初太子殿下初設(shè)「雒市」時,此人是第一批往返雒城行商的商人,幾年下來,積蓄了不少財富。……此人在定陶很有威信么?”
趙豹嘿嘿笑道:“有沒有威信我倒不知,不過這家伙很有錢,城內(nèi)的主街,有半條街的買賣都是此人的,故而人稱「陶半街」,手底下光胡人、巴人奴隸就有幾百人,很了不得。”
張啟功聞言皺了皺眉,要知道胡人、巴人奴隸,只要給其一副武器甲胄,那可是能當士卒用的,光論悍勇,恐怕魏國的士卒都不見得是對手。
“這個人……對朝廷是何態(tài)度?”
張啟功的眼眸中閃過一絲陰狠之色。
在他看來,倘若那個陶洪膽敢公然抵制朝廷的詔令,那么,他并不排斥用一些不可告人的手段讓這個人消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