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72章:北上見聞【二合一】-《大魏宮廷》


    第(1/3)頁

    “豈有此理!”

    在寧陽城南二十里處的齊魯聯軍帥帳內,當齊將田耽得知寧陽以及寧陽城外的魏營中,居然升起了楚軍以及楚國上將項末的旗幟后,氣得面色通紅。

    此時他終于真正明白,為何在這幾個月里,對面的魏公子潤始終不肯與他正面交鋒,原因很簡單,因為在魏公子潤眼中,他根本不屬于這個戰場,他為田耽安排的對手,乃是此刻占據了寧陽的楚國上將項末。

    當田耽將這個結論說出口后,帳內諸人卻仍有幾絲迷惑,而作為主帥的上卿高傒,更是不解地問道:“那……魏公子潤去了何處?”

    “還能去何處?當然揮軍韓國腹地了!”田耽懊惱地說道。

    田耽必須承認,魏公子潤這次出兵宋郡的目的實在是太堅決、太明確了,可他心底卻難免仍有幾絲怨念:我田耽卯足了勁想在這次跟你分個高下,而你卻從頭到尾視若無睹,這樣未免也太不給面子了吧?

    說起來,按照這個時代「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標準,其實魏公子潤與田耽還是有不錯的交情的,畢竟他們總是在沙場兩軍相見,那也屬于是所出立場上的對立,而并非是因為私怨。

    聽了田耽的話,上卿高傒皺著眉頭不說話,而魯國的將軍季武卻仿佛松了口氣似的,聳聳肩說道:“魏公子潤若果真像田耽將軍所說的那樣,率軍攻打韓國去了,這對于我方而言,其實是一件好事吧,為何……”他看了一眼有些懊惱的田耽,似乎是想說田耽為何卻板著一張臉。

    在季武看來,在「魏公子潤」與「楚將項末」兩者當中選擇一人作為對手,那他肯定是選擇項末,畢竟在「四國伐楚戰役」中,麾下僅僅只有五萬魏軍的魏公子潤,那可是從頭到尾壓制著擁有五十萬大軍的項末。

    當然,季武并不清楚,那時項末之所以在兵力的絕對優勢下卻仍被魏公子潤所壓制,那是因為他軍中斷了糧食,魏軍死死卡住了項末軍的糧道,使得項末軍中的士卒連飯都吃不飽,還能有什么戰斗力可言?

    否則,就算魏公子潤再是善于統帥兵馬,也不可能在僅僅只有五萬魏軍的情況下就壓制項末軍五十萬兵馬吧?真以為項末是沽名釣譽之輩么?

    倘若季武因為這一點而輕視了項末,那么相信在接下來的戰爭中,項末必然會讓季武明白,他項末為何能在擁有四千萬人口基數的楚國中,成為新晉的三天柱之一。

    而事實上,在季武說出了那樣的話后,別說田耽頗為無語地看了一眼前者,就連其實不怎么懂軍事的齊國上卿高傒,心中亦不認可季武所說的話。

    什么叫做魏公子潤率軍去打韓國,這對于他們齊魯兩國就是一件好事?

    雖然高傒不想承認,但事實上,目前韓國才是正面抗衡魏國與秦國的國家,一旦魏公子潤率軍偷襲了韓國腹地,導致韓國在這場仗中戰敗,整個中原戰場就只剩下他們「齊魯越」三個國家,一個舊日霸主,帶著兩個弱國,如何跟魏、秦、楚三個強國抗衡?

    盡管上卿高傒不怎么擅長軍事,但局勢他還是看得出來的:韓國戰敗,則魏國成為霸主;他齊國作為與魏國唱對臺戲的國家,待魏國成為名正言順的中原霸主后,必定會支持楚國制裁他齊國。

    所以說,韓國肯定不能倒,一旦韓國倒了,那他齊國也得跟著遭殃。

    想到這里,高傒皺著眉頭對田耽說道:“此刻若是我軍追擊魏公子潤,應該還來得及。……寧陽往北,乃是我大齊的東郡,東郡亦有兵馬駐守,未嘗不能阻擋魏公子潤一兩日。”

    聽聞此言,田耽有些意外看了一眼高傒,心想,這位上卿大人雖然不懂兵事,但這次的見解還是相當明智的。

    只不過……

    “想來寧陽的項末,不會如此輕易放我軍過去。”田耽搖了搖頭說道,臨末又補充了一句:“再者,東郡的兵馬,我也不認為能夠擋住魏公子潤多少時日。”

    在他看來,楚將項末率軍趕到寧陽,從魏公子潤手中接盤與他田耽的戰事,由此可見,魏公子潤與楚國肯定是達成了什么協議,在這種情況下,項末怎么可能任由他齊魯聯軍前往截擊魏公子潤麾下的軍隊呢?

    當然,雖然是這般判斷,但當日田耽還是嘗試了一下,他派北海軍大將「仲孫勝」率領八千齊軍向西北而行,想嘗試看看能夠繞過寧陽前往「平陸」——因為他至今都沒有收到魏軍踏足魯國境內的消息,因此,魏公子潤肯定是走了「平陸」這條路。

    寧陽往平陸,向西勢必要經過「汶(èn)上」、「梁山」一帶,此前魏軍早早就在這里設下了營壘,而楚軍在接盤這邊的戰事后,亦接管了寧陽這一帶的城池與魏營,生生卡住了齊軍想要追擊魏公子潤的去路。

    在得知齊軍來犯時,駐守汶上的楚國新銳驍將「乜(niè)魚」當即率兵出營阻擋,看他這架勢,雖然并不打算就此與齊將仲孫勝的北海軍作戰,但也表明了「誰也別想經過此地」的態度。

    這個「乜魚」可不簡單,在「四國伐楚戰役」中,他原是宿縣守將吳沅的副將吳潘身邊的親兵,當吳沅、吳潘相繼在與魏軍的鏖戰中戰死之后,乜魚與殘部投奔項末,受到了后者的賞識,提拔為三千人將,堪稱是楚國年輕輩將領中的佼佼者。

    雖然尚且年輕,領兵經驗仍然不足,但項末安排他守在汶上,卡死通往平陸的去路,卻是綽綽有余,畢竟乜魚接管的這座魏營,乃是依山傍水而建立,且營外部署了諸多的拒馬與鹿角,因此可以說占據絕對優勢。

    齊將仲孫勝所率領的北海軍,在幾乎沒有什么攻城器械的情況下,想要突破乜魚的汶上營寨,這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雖然細論起來,魏公子潤麾下的商水軍曾殺了吳沅、吳潘二將,使得乜魚至今仍牢記著這段仇恨,但作為一名將領,他此時當然要著眼于大局,聽從將軍項末的吩咐,死死卡住汶上。

    最終,齊將仲孫勝在遠遠觀瞧了汶上楚營半響后,無奈地選擇了原路返回,回軍營向高傒以及田耽二人述說此事。

    聽到仲孫勝的匯報,田耽亦不感覺驚訝。

    在他想來,既然魏公子潤早早就想好了讓楚軍接盤、而他自己則率軍偷襲韓國的戰略,那么在此之前,肯定是做好了萬全之策。

    要怪,就怪他田耽自己先前沒能看穿魏公子潤的真正意圖,并沒有提前搗毀魏軍當時在汶上建造的營壘。

    而得知此事后,上卿高傒則與田耽私下商議:“既然平陸這條路被楚軍卡死,不如向東,從魯地繞行前往東郡,阻擊魏公子潤。”

    田耽聞言認真沉思了片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