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85章:楚齊泗水戰役【二合一】-《大魏宮廷》


    第(3/3)頁

    唯一值得深思的問題,僅僅只是在于楚軍攻打東海郡的意圖。

    “……在我看來,楚軍之所以轉而攻打東???,無非是他們無法攻克符離塞,因此,只要派遣一支兵馬增援東海郡,楚軍就難以對我大齊造成什么威脅。”左相趙昭建議道:“臣建議,調「東萊軍」與「飛熊軍」增援東海?!?

    說著,他開始講述調動東萊軍的理由,說東萊郡境內的夷族暫時威脅較低,縱使抽調駐守的兵馬,短時間內也不可能造成什么破壞。

    至于調動飛熊軍,這就更簡單了,飛熊軍作為曾經齊王呂僖親自統帥的、號稱齊國最精銳的王師,在左相趙昭看來,完全擁有擊潰楚國壽陵君景云麾下軍隊的實力。

    聽聞此言,士大夫連諶連忙插嘴說道:“左相大人決定調動東萊軍,在下亦附和,但飛熊軍……這就不必了吧?”

    這一次,連諶倒不是刻意與趙昭唱反調,而是他心中也頗為驚慌:“若調走了飛熊軍,臨淄這邊防守空虛,這……怕是不好?!?

    說罷,他面呈齊王呂白道:“在下以為,楚軍既然已攻至東???,符離塞的作用已微乎其微,可傳令田驁放火燒掉要塞,退守東???,此后再調東萊軍鞏固東海郡的兵力。”

    齊王呂白看了看殿內諸人,問道:“諸卿意下如何?”

    見此,連諶遂轉頭看向管重與鮑叔,說道:“相信兩位大人也這般認為吧?”

    然而,管重與鮑叔卻不買連諶的賬,在彼此對視一眼后,保持了沉默。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倆都是擅長于內政的官員,并不擅長兵事,于是索性就保持沉默,聽聽趙昭與田諱的意見。

    無奈之下,連諶只好看向田諱,希望后者能支持他的觀點。

    但結果很明顯,田諱素來看連諶不順眼,怎么可能會理睬前者?他甚至沒有搭理連諶,轉頭看著趙昭說道:“左相大人,請說說你的見解。”

    趙昭點點頭,徐徐講述道:“首先,符離塞決不可棄守,目前,田驁、田武兩位將軍駐守符離塞,牽制著楚公子暘城君熊拓的幾十萬人馬,這才導致壽陵君景云僅率領十幾萬軍隊攻打東??ぃ坏壥貣|海郡,無異于釋放了暘城君熊拓麾下的大軍,于整個戰局而言非常不利。……在這種情況下,我大齊目前就必須圍繞著「符離塞」來打這場仗?!?

    田諱附和地點了點頭,在他看來,左相趙昭的觀點非常正確。

    隨即,趙昭又說道:“不妨以楚人的角度來看待這場仗,壽陵君景云率軍攻打東海郡的目的,無非就是楚軍拿符離塞毫無辦法,企圖繞過這座要塞,繼而對這座要塞展開前后夾擊,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大齊必須出動最精銳的軍隊增援東???,務必不能使符離塞成為一座孤懸的要塞,甚至于,若有機會的話,想辦法伺機重創壽陵君景云麾下的軍隊,挫一挫楚軍的氣勢……”

    聽聞此言,右相田諱點了點頭,明白了趙昭的意思。

    對付兵多將廣的楚國,齊國只有采取精兵之路,效仿當初魏國幾度擊敗楚國的策略,也就是像左相趙昭所說的那樣,派出國內最精銳的軍隊。

    而齊國最精銳的軍隊,無非就是飛熊軍這支王師,這支軍隊在齊國的地位,就相當于十年前浚水軍在魏國的地位,是地位無法撼動的、護衛王都的軍隊。

    “左相大人,增援東???,也不見得必須就得飛熊軍吧?”連諶皺著眉頭說道:“一旦調走了飛熊軍,致使臨淄防守空虛,萬一期間出了什么差池,誰擔待地起?”

    聽聞此言,趙昭亦皺眉說道:“十年前魏國被楚軍攻打,潁水郡半壁淪陷,楚軍兵鋒直指大梁,當時,魏國眾志成城,不求和、不乞降,派魏公子潤率領王師浚水軍,主動出擊,南下與楚軍決戰。……當時,大梁亦是守備空虛,但并未像連諶大人所說的那樣,發生什么差池?!闭f到這里,他正色說道:“兩國交鋒,最重要的就是氣勢,當年魏國破釜沉舟,以弱勝強擊敗了楚軍,在下以為,我大齊如今也應該拿出這份氣概,堅決地與楚國軍隊抗爭于戰場的最前線,以守代攻、伺機發動反擊,絕不能在氣勢上弱于楚國,否則,只會助長楚軍的氣焰!”

    齊王呂白聞言,重重地點了點頭:“好!就派飛熊軍!”

    見此,連諶心中暗恨,在回府后聯絡臨淄城內的貴族富豪,將這個消息透露了出去。

    臨淄的齊人,大多安享太平、有血性的貴族少之又少,當他們得知保護王都的飛熊軍即將被派到前線時,心中大驚失色,紛紛聯合起來,勸阻齊王呂白。

    在這些貴族的極力勸阻下,齊王呂白、左相趙昭、右相田諱等人沒有辦法,唯有放棄派遣飛熊軍的打算,除了調動東萊軍外,只抽調了兩支在北??ぞ硟鹊目h兵,增援東???。

    然而就像左相趙昭所判斷的那樣,在沒有飛熊軍的情況下,單憑東萊軍,根本不足以擊潰壽陵君景云的軍隊。

    十幾日后,楚公子暘城君熊拓派邸陽君熊商的弟弟熊瀝,率軍增援正在攻打東海郡的壽陵君景云,這使得齊國錯失了痛擊楚軍先鋒軍隊的機會,無法以先聲奪人的方式,挫敗楚軍的士氣。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