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163章:各國邦交【二合一】-《大魏宮廷》


    第(2/3)頁

    韓王然心中暗暗猜測道。

    不過話說回來,這也只是滿足于韓王然自己的好奇罷了,畢竟衛國是魏國的臣國,哪怕這個國家衰敗到無以復加,韓王然也是絕對不會對衛國產生什么邪念的——因為在他看來,衛國等同于是爛在魏國鍋里的那塊肉,若是有人想要對衛國動筷,那么,怕是就要面對魏國的怒火。

    韓王然如今心中的大致方向,便是北方的東胡,以及中原東部的齊!

    之所以選擇東胡部落,那是因為韓國需要大量的戰馬,畢竟這幾年與魏國的戰爭,使得他韓國損失了大量的騎兵與戰馬,而現如今,無論是恢復騎兵,還是效仿魏國在國內鋪設軌道馬車,都需要用到戰馬,在國內戰馬不足的情況下,韓王然當然會想到北方草原上的異族。

    當然,動武是最后的手段,倘若東胡愿意與他韓國和解,并且展開彼此間的貿易,韓王然也樂意以和平的方式去交易優良的戰馬,畢竟目前的總體趨勢是中原強盛而草原虛弱,韓王然倒也不怕他與東胡展開貿易的舉措會使那些草原異族壯大。

    至于攻略中原東部的齊國,那原因就更加簡單了:為了錢!

    要知道前段時間,齊國豪擲萬萬金、征募技擊之士用以抗擊楚國軍隊的舉措,著實地驚呆了世人,讓世人真正領略到了齊國的財力——在這個世上,竟然真有憑借財富就能硬生生打贏一場國戰的國家。

    當然,攻略齊國并不意味著就一定要動用軍隊,如果能用外交的方式促成「韓齊兩國互通有無」,這也是一種策略。

    繼失去了上黨后,又失去了邯鄲南部,就連舊日的王都邯鄲亦落到了魏國的手中,目前的韓國可謂是真的缺錢——這里所說的缺錢,可不是指缺少真正的銅錢。

    還記得在第三次魏韓北疆戰役之后,韓國在打輸了這場仗、不得不繳納大筆錢款給魏國,但是在這種情況下,釐侯韓武依舊竭盡國庫的庫金,打造了五萬代郡重騎,這個決策,就曾令韓國陷入一場類似經濟危機的窘迫處境。

    當時他韓國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呢?

    很簡單,即用大量物資從魏國換取銅,隨后國內的各貴族、世家私鑄銅錢,用這種方式將國內貴族階層的損失轉嫁到平民身上。

    也正是這個原因,當時后來的韓國朝廷依舊有資金養活代郡重騎,而國內的貴族階層,也依舊有錢揮霍,就是苦了國內的平民,拿著一堆亂七八糟、良莠不齊的銅錢,卻買不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而韓王然作為一名眼光卓越的明君,當然不會做出像釐侯韓武那樣將國家損失、貴族損失轉嫁到平民階層的事,他更希望像魏國那樣,借助貿易流通而使國家富強。

    因此,除了魏國外,齊國也列入了韓國的選擇。

    而除此之外,他也有意暗中聯絡齊國,與齊國簽署一個專門用來針對魏國的盟約,畢竟魏國已逐漸強大到令其他國家寢食難安的地步。

    沒過幾日,韓國的中卿「張開地」,便奉韓王然的命令,作為使者出使了齊國。

    大概四月前后,待等韓使張開地來到齊國的王都臨淄。

    待看到臨淄的繁華與熱鬧后,張開地驚訝地謂左右道:“我嘗聽說齊國自齊王僖過世之后就日漸蕭條,不曾想,臨淄依舊如舊日般熱鬧。”

    其實他并不清楚,臨淄之所以重新變得熱鬧,那是有原因的:雖然齊國與楚國的戰爭結束了,但是那十幾萬甚至更多的技擊之士,卻還未離開齊國。這些來自中原各國以及齊國本土的技擊之士們,因為齊楚戰爭的關系,從齊國朝廷這邊得到了一筆不菲的錢,在錢囊飽滿的情況下,刺激了臨淄的市場,這才使得臨淄重新煥發光彩,恍如舊日那般繁華與熱鬧。

    否則就平常而言,齊國的臨淄,已經漸漸被魏國的博浪沙港市比下去了。

    次日,韓使張開地求見了齊王呂白,在獻上國書后,起初了齊韓互通有無的要求。

    倘若換做在十幾二十年前,自大的齊人怕是不見得會接受這種雙方平等的交易要求,縱使在幾年前,仍有許多齊人不肯正視現實,直到上回楚國對齊宣戰,齊國險些被楚軍一路攻打到北海郡,險些覆亡,這才使得那些曾經自視甚高的齊人逐漸收起了驕傲。

    不得不說,在齊國終于肯正視現如今他齊國地位的情況下,韓使張開地并沒有多費什么唇舌,便與齊國確立了貿易關系,并在私底下,與齊國結成了同盟。

    條約只有一條,即在韓國或者齊國遭到魏國進攻的情況下,另外一國當無條件給予支援。

    而對于齊國來說,韓使張開地的到來,只是意料之內的事,因此,齊王白與趙昭、田諱、管重、鮑叔等人,在與代表韓王然的韓使張開地達成協議之后,便再次將精力投注到衛國,或者說,是投注到在上場戰爭中被衛國侵占的東郡。

    據齊國了解到的消息,在上次戰爭中侵占了他齊國東郡的衛公子瑜,似乎是在衛國的內戰后不幸亡故,而此人的身死,直接導致衛國日漸衰敗——其中最為關鍵的是那支衛瑜生前麾下的「東軍」,似乎也就此解散了。

    東軍的解散,使得包括無鹽縣在內的東郡,守備力量變得非常薄弱。

    因此,在擊退楚軍之后,齊王呂白召見眾臣,集思廣益,想看看是否有機會將東郡重新從衛國手中奪回。

    期間,齊國右相田諱一針見血地指出:縱使他齊國在經歷與楚國的戰爭后損失頗大,但面對一個失去了衛公子瑜、且日益衰敗的衛國,還是手到擒來的。但是,奪回東郡這件事,卻需要考慮到魏國的態度,畢竟衛國仍然是魏國的臣屬國。

    倘若魏國認為齊國向衛國討回東郡的舉動是不給魏國面子,那么,這件事還是暫時擱置為妙。

    然而魏國的態度,魏國肯定是不會同意齊國討回東郡,至少不會明確表示同意,這是毋庸置疑的。

    但這種情況下,管重獻計道:“不如派人與衛王交涉。……據臣所知,衛王與公子衛瑜不合,衛瑜當年興兵攻打我國東郡時,衛王便曾表示不贊同。而如今,人人皆知衛王費與公子衛瑜反目,且又認為衛王費為保住王位而加害了公子衛瑜,既然不如,我等何不在道義上義助衛王費,換取衛王費將東郡交還給我大齊呢?”

    這個策略,讓殿內諸人都之一愣。

    良久,上卿高傒這才憂心忡忡地說道:“有魏國在,衛王需要我大齊的聲援么?”

    聽聞此言,右相田諱正色說道:“高傒大人有所不知,據我所知,魏衛兩國最近并不和睦。”

    說著,他便將魏王趙潤收養衛瑜子女的事簡單說了一遍,并解釋道:“據說,衛瑜乃是魏王的表兄,衛瑜不幸亡故之后,魏王收養了衛瑜的子女,但卻并未對衛王費繼續治理衛國一事發表任何態度,由此可見,魏王對衛王費怕是亦有不滿,不見得會聲援衛王。……在這種情況下,我大齊對衛王費的聲援,就顯得彌足珍貴。”

    聽了這話,殿內諸人看向左相趙昭,卻見后者點頭說道:“衛瑜,的確是魏王的表兄,且他表兄弟二人,以往關系還算不錯。……依昭看來,此事嘗試看看也無妨,但愿能不動刀兵就能收復東郡。”

    見所有人意見一致,齊王白便喚來剛剛回國的士卿馮諼,托付此事。

    馮諼一聽此事,當場笑著說道:“大王放心,此事就包在臣身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