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178章:寓教于樂【二合一】-《大魏宮廷》


    第(1/3)頁

    當日,韓王然急召丞相申不駭,以及張開地等其余幾位宮廷士卿,與他們敘說魏國那邊百家爭鳴的盛事。

    聽了韓王然的話,申不駭與張開地面色凝重。

    良久,申不駭悵然嘆息道:“薊城,離中原實在太遠了……”

    曾經韓國的都城邯鄲,亦是中原西部屈指可數的大城,論繁華與熱鬧,并不亞于中原東部齊國的王都臨淄多少,而相比較邯鄲,薊城位處于漁陽郡,雖說還談不上地處邊陲,但確實已距離中原很遠。

    地理位置遠,再加上交通不便,這使得韓國的消息渠道越來越閉塞,就像這次魏國百家爭鳴一事,還是由派駐在魏國大梁的韓使「韓晁」派人送消息給薊城的,可是等薊城這邊收到消息,魏國那邊的百家爭鳴,卻幾乎將步入尾聲,韓國那可真是想搗亂都趕不上。

    當然,搗亂只是韓王然的想法,至于丞相申不駭,其實他也傾向于去見識見識魏國百家爭鳴的盛事,畢竟他也是法家門徒。

    “韓晁大人若是早些日子派人送來消息就好了。”

    張開地一臉遺憾地說道。

    韓王然與申不駭附和地點點頭。

    其實平心而論,這件事倒也無法怪罪韓晁,畢竟這次魏國的百家爭鳴,實在是一件意料之外促成的事,這件事的起因,是魏國為了那三十座國立學塾選定教材一事,別說當時的韓晁沒有想到,就連魏王趙潤都沒有想到,這件事竟會牽動天下百家學派,使各派學子紛紛聚攏于魏國——這真可謂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待等到后來韓晁親自參與了百家爭鳴,意識到事態逐漸有些不對勁,再派人向韓國薊城送遞消息時,早已經來不及了,魏國悶聲不響地,就邀攬了許許多多在野的賢才,甚至于其他中原國家的人才。

    尤其是「大梁學宮」一出,就注定中原的文化中心,將由魯國、齊國,逐漸向魏國這邊遷動。

    “可惡!”

    在沉默了片刻后,韓王然慍怒地一拍桌案,讓申不駭與張開地都有些吃驚,因為他們極少極少看到這位年輕的君主如此失態。

    事實上,韓王然倒也不是慍怒,他只是覺得憋屈。

    他自認為他已經很努力地在追趕他那位神交的摯友、即魏王趙潤的腳步,聽聞趙潤勤勉執國,他就比趙潤更加勤勉;聽說趙潤禮賢下士,他就更加寬厚仁慈。

    但是,他韓國與魏國的差距,非但沒有因此逐漸縮小,反而漸漸拉開距離——比如這次魏國的百家爭鳴,直到發生之后韓王然這才幡然醒悟:魏國,再一次地走在了他韓國的前頭。

    拼命追趕、且始終追趕不上,這份憋屈與失落感,深藏在韓王然的心中,直到這次才稍稍宣泄出來。

    然而,韓王然不愧是為了奪回王權而隱忍了十幾年的雄主,在稍稍發泄了心中的憤懣后,很快就冷靜下來,笑著對申不駭與張開地說道:“寡人失態了,叫兩位見笑了。”

    申不駭與張開地對視一眼,拱手連說不敢。

    就像魏人對他們的王趙潤充滿信心一樣,申不駭與張開地亦對韓王然抱持絕對的信心,認為這位君主一定可以帶領他韓國恢復當初的繁榮與強大,擊敗魏國、奪回中原霸主的地位。

    在冷靜下來之后,韓王然負背雙手在殿內踱著步,神色凝重地說道:“此番魏國百家爭鳴,趁機網羅天下人才,寡人可以估測,魏國將逐漸取代齊魯兩國在天下文人心中的地位……申相,您對此有何破解之法?”

    申不駭捋著胡須緩緩搖頭。

    他必須承認,這次魏國的舉措,就連他也完全沒有想到——將天下各學派網羅于魏國,這是多么瘋狂而睿智的策略!

    倘若提前一兩個月得知,那他倒是還能想辦法給魏國妥妥后腿,可如今,魏國那邊塵埃落定,他韓國無論再做什么,都已經是枉然。

    倒是張開地建議道:“不若我國亦效仿魏國此舉,借此網羅天下人才?”

    韓王然與申不駭對視一眼,眼眸中起初閃過一絲精光,但漸漸恢復如常。

    效仿魏國網羅天下各學派門徒、招攬人才?

    天下各學派的門徒,早就已經跑到魏國去了,能有幾個剩下的?

    就好比一鍋肉湯,魏國非但已經將湯里的鮮肉撈起來啃了,就連湯都喝掉了大半,就只剩下一些殘羹。

    但是,好歹還有殘羹不是么?

    能喝口湯,總比沒有好。

    想到這里,韓王然亦立刻下詔,邀請天下各派學子前來薊城,效仿魏國,也想鼓搗出一個百家爭鳴的盛事。

    但很遺憾,正如預料的那樣,韓國期待了數個月,而最終跋涉來到薊城的,卻只是小貓兩三只,以至于韓國的這場所謂百家爭鳴,異常冷清,要不是丞相申不駭讓自己的法家弟子站出來充了充人數,搞不好還真成了一場笑話。

    但這件事,還是被魏國安插在繼承的青鴉眾得知,且將這個消息送到了魏國。

    而當時,魏國已步入冬季。

    值得一提的是,在百家爭鳴之后,在魏王趙潤下令建造「大梁學宮」之后,朝廷工部、冶造局、以及魏墨,三方聯手在城外建造起了這座魏國的最高學府,大梁學宮。

    工期只有短短一個半月,趕在入冬之前,就大致建成了學宮的幾座建筑,讓來自其他國家的諸家子弟,親眼見識到了魏國工匠的建造速度。

    這座大梁學宮的建筑分布很有講究,其正中央的大殿閣,是用于「十二門」相互探討用的,而以這座殿閣為中心,在東南西北四角,坐落有四座稍微小一些的殿閣,分別屬「儒、法、兵、墨」四家所有,而在這四座殿閣的每兩座之間,又分別設有兩座再稍微小殿的殿閣,分別屬于「縱橫家」、「道家黃老派」、「醫家」、「名家」、「農家」、「陰陽家」、「雜家」以及「家」。

    除了主殿閣可以隨意由學派弟子進出外,其余十二座子殿閣,非所屬的學派子弟不得入內,這也是為了避免彼此間不必要的矛盾與爭執——要鬧要吵,就到主殿閣去鬧去吵,吵個痛快!

    當然,由于工期太短,很快就要步入冬季,冶造局與工部的官員,向各派學子解釋:暫時就建成這樣,待等明年開春之后,再完善主殿與子殿,包括圍起城墻、鋪設青磚、雕刻塑像,以及在各殿閣銘刻花紋圖案等等。

    面對著這些解釋,各派學子面面相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