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180章:引導輿論【二合一】-《大魏宮廷》


    第(3/3)頁

    尤其是前代郡守劇辛,家周初非常直白地揭露了劇辛當年企圖屠城山陽縣的丑惡面貌,極大地影響了韓國以及韓將的整體風評。

    可即便魏國已‘高抬貴手’,但齊國似田耽、田武等將領,還是對這本《軼談》很不滿意,原因就在于這本書過于吹噓魏國的將領。

    似魏公子潤、禹王趙佲、司馬安、韶虎、伍忌、姜鄙這些魏將也就算了,畢竟這些位確實是非常了不得的名將或者勇將,可是,居然連百里跋、徐殷、朱亥、周奎、蔡擒虎都要吹噓一番,這就未免有點過了——在田耽看來,這些魏將充其量只是合格的將領,根本談不上什么名將。

    更讓田耽不渝的是,這本《軼談》,居然沒有記載他堂堂田耽的事跡。

    開什么玩笑,他田耽,那可是能與魏公子潤一較高下的齊國名將啊!

    相比較田耽的牢騷與抱怨,齊國左相趙昭、右相田諱以及士卿管重、鮑叔等人倒是看得很透徹:魏國并非單單只忽略了田耽,事實上,像韓國的雁門守李睦、北燕守樂弈這兩位足以與魏公子潤一較高下的名將,魏國也刻意忽略了,根本未曾提及這兩人。

    至于原因,不言而喻。

    “素來為人所輕視的家,居然還有這等威力……”

    翻閱著這本《軼談》,右相田諱感慨地說道。

    在這個時代,幾乎所有人都看不起家,認為家不配稱之為“一門學術”,唯獨魏王趙潤眼光獨到,拾起了被人所看不起的家,使家得以被魏國所用。

    而如今的情況是,家的這本《軼談》,風靡整個中原,一些說書先生,更是直接摘取《軼談》書中的片段,變相地再次提高了魏國知名度。

    就比如魏將司馬安,這位派駐河西郡的魏將,就因為一則「百羊滅敵」的故事,名聲傳到了齊國,就連齊國的年輕人們,亦對這位魏國名將耳熟能詳,使得司馬安在齊國的名氣,甚至于漸漸蓋過田耽、田諱、田武、仲孫勝、東郭昴、閭丘泰、紀宓、鄒忌等本土的將領,這簡直匪夷所思——一部雜書而已,竟有這等威力!

    值得一提的是,從《軼談》這本書中,田諱等人也看出了那方方正正的印刷字體,也意識到了其中的不同尋常,但相比較《軼談》這本書的威力,這部分被他們所忽視了。

    魏國,已經變得過于強大了。

    更要緊的是,魏國的強大,跟以往其他國家的強大不同,比如曾經的韓國,是以軍隊的強大而聞名于世,而齊國的強大,則在于這個國家的殷富,而如今魏國的強大,卻儼然是全方位的強大,在軍隊的實力上超越以往的韓國,在經濟方面則逐漸取代齊國之前的地位,甚至于,魏王趙潤總能想到別人想象不到的高明主意,來使魏國變得更加強大,就比如這次家著寫的《軼談》。

    不得不說,似田耽、田諱、管重、鮑叔等人,逐漸有點理解韓王然的心情了:魏國一時的強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這個國家仍然在持續強大,別的國家增強一分,魏國就增強兩分,簡直無懈可擊。

    對此,韓王然都幾乎快被逼瘋了。

    而就在全天下仿佛都在討論《軼談》這部雜書時,魏國對這部書的興奮,卻逐漸歸于平靜。

    倒不是說魏人突然間對這部雜書不感興趣了,而是因為魏人的興趣,被轉移到由禮部刊印的一種名為「邸報」的雜書中。

    原來,在見識到一部《軼談》所帶來的驚人影響力后,禮部從中受到了啟發。

    禮部官員認為,他們完全可以效仿家的這本雜書,也編寫一部雜書,用來教導國人,勸人向善、忠君愛國什么的。

    但遺憾的是,禮部的首次嘗試失敗了,他們編寫的雜書,幾乎無人問津。

    后來禮部經過咨詢才知道,原來國人對于他們禮部編寫的雜書,根本不感興趣——要知道家的那本《軼談》,那可是生動地描繪了魏國的名人軼事,而禮部的雜書,卻大多數都是摘取至《詩經》、《古禮》的大道理,這種書,別說平民百姓不會去看,就連自詡有身份的貴族,怕是也不會去看。

    在得知此事后,趙潤為之失笑:弄了半天,禮部還是不懂何為寓教于樂。

    于是,趙潤召來禮部尚書杜宥,給后者出了一些主意。

    杜宥回到禮部后跟禮部官員一說,彼此都將信將疑,但最終,他們還是聽取了魏王趙潤的建議,又刊印了一本小冊子。

    這本小冊子,只是記載了魏國近二十年的大事,既有外征,又有內治,按理來說應該是非??菰锓ξ兜模恢獮楹?,反響卻非常好。

    事后,魏王趙潤對禮部尚書杜宥說道:“杜卿希望增強國人對我大魏的忠誠,光是講述那些大道理無濟于事,最好能讓國人知曉,朝廷這些年究竟做了些什么,其中又有那些與國內的民眾有切身利益,如此逐步培養國人對我大魏的歸屬感,才能慢慢培養對國家的忠誠。”

    禮部尚書杜宥恍然大悟。

    此后,禮部主張刊印的這本小冊子,就著重講述朝廷的舉措,比如哪里哪里開墾荒田,哪里哪里興修水利,并且在這本小冊子普及農田與水利的利害。

    出乎禮部的意料,國民對這本小冊子反而頗有興趣,可能是因為在這個階級制度森嚴的時代,其實底層的國民,也很好奇朝廷以及朝廷官員,每日究竟在做些什么。

    而除此之外,在魏王趙潤的授意下,禮部對于這本小冊子,也逐漸放寬的尺度,并不排斥在其中摘取一些家作品中的片段,使得這本小冊子的面向性逐漸增大。

    到后來,禮部也逐漸在這本小冊子中增加朝廷所推行的新政策,并在其中陳述利弊。

    還別說,這還真逐漸吸引了一部分人。

    除了魏王趙潤外,就連禮部的官員也沒有發現,借助家的作品以及禮部的這本小冊子,朝廷逐漸開始引導輿論,潛移默化地向國民灌注朝廷希望見到的思想,引導他們去做某些事。

    就這樣,魏國迎來了魏興安六年,在這一年,魏國的新都雒陽終于初步建成,魏國終于將告別舊都大梁,將都城遷移到雒陽。

    而這是否意味著,魏國將迎來一個全新的局面呢?手機用戶請瀏覽m.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