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昌邑之戰-《大魏宮廷》
第(1/3)頁
在得知魏國動用大量精銳攻打韓國的消息后,宋郡的楚軍,終于動了真格。
魏昭武二年七月初七,楚水君二度率軍攻打昌邑。
當日清晨,在得知楚國軍隊前來攻打城池時,似成陵王趙燊、濟陽王趙卓、洧川侯劉瑁等一直以來養尊處優的魏國趙氏貴胄,紛紛從被窩中起身,顧不得用早飯,便急匆匆地奔到了東城門的城樓,眺望城外的楚國軍隊。
只見此時在昌邑城外,在距離城池大概十里外的地方,楚國軍隊大量集結,正在排兵布陣。
看著那仿佛接天連地的楚國軍隊,成陵王趙燊、濟陽王趙卓、洧川侯劉瑁等人,面色不禁有些難看。
良久,洧川侯劉瑁幽幽地說道:“我在那邊,承包了一座礦山……”
承包,這是魏國這兩年才出現的新詞,就拿洧川侯劉瑁口中的礦山來說,朝廷以地方縣的名義,將某座礦山租借給洧川侯劉瑁,由后者出資出力,開采礦石,這些礦石最終大部分會由國家收購,并按比例給予洧川侯劉瑁——一般是三成到五成左右的錢款。
魏國近幾年在國內動土的工程,包括興修水壩、建設道路,基本上都是這種借雞生蛋的形式,非但朝廷能從中獲利、承包工程的貴族也能得到一筆可觀的利潤,可謂是雙贏。
然而,由于楚國軍隊的入侵,洧川侯劉瑁承包的那座礦山只能暫時擱置,這讓洧川侯劉瑁肉疼不已,畢竟那可都是錢啊。
“……”
聽了洧川侯劉瑁的嘀咕,成陵王趙燊與濟陽王趙卓不約而同地看了一眼前者,心下暗暗嘀咕:誰他娘的不是啊?
不得不說,這幾位魏國王貴確實郁悶,因為鑒于楚國軍隊的入侵,他們在后撤至昌邑時,為了避免資敵,被迫摧毀了礦場、焚燒了莊園,雖說這些損失朝廷日后會以別的形式補償給他們,但仍讓他們感到無比的肉痛。
就在這時,「撫宋特使」崔詠,領著昌邑縣的縣令簡覜,以及其余若干城內家族的族長,一大幫人登上城樓,前來查看敵情。
“崔大人。”
“崔詠見過幾位。”
雙方在城上相互見禮。
崔詠,乃是雍王趙譽的內弟,雖然乍看性格輕佻,但實則為人正直、口才出眾,是故,趙潤封他為「撫宋特使」,顧名思義,就是安撫宋郡民眾的魏國朝廷代表。
不夸張地說,除了魏王趙潤之外,宋郡民眾最信任的就是這位崔詠崔特使。
正是這個原因,即便偽宋覆滅,北亳軍首領向軱以自殺謝罪,使宋郡并入魏國版圖之后,朝廷考慮到宋郡民眾對崔詠的信賴,并非將其召回朝中,而是繼續叫崔詠主持宋郡的大小事務。
簡單地說,崔詠除了沒有兵權以外,其實跟「宋郡郡守」也沒多大區別。
至于昌邑縣的縣令簡覜,其實就是昌邑縣當地的望族「簡氏一族」的家主,在當年昌邑一族被張啟功派黑鴉眾屠盡、并將這件事嫁禍給北亳軍之后,簡覜便逐漸跟崔詠走到了一起,而崔詠也借助這些人的聲勢,將他極其厭惡的張啟功給趕回了朝中——他無法接受張啟功那種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惡劣行為。
“相比較前幾日的攻城,今日出動的楚軍,似乎人數更多啊。”
在眺望了一陣城外的楚軍后,崔詠皺著眉頭說道。
他感覺地出來,對面的楚軍似乎有點心急,仿佛恨不得立刻攻陷他昌邑。
為何呢?
縱使崔詠亦是聰慧之人,但對此亦是一頭霧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