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羯角騎兵很快就得知了魏軍棄守昌邑的消息,亦放棄了與楚國軍隊糾纏,在督護博西勒的指揮下,保護著這些人徐徐從昌邑撤離,撤向定陶。 這場昌邑之戰,堪稱這場「伐魏」戰爭爆發至今,發生于宋郡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 在這場攻城戰中,楚軍出動兵力超過四十萬,戰亡人數超過三萬人,傷者數萬,其中約三成乃是正軍。 而魏國一方,損失兵力則在兩萬左右,其中,羯角騎兵損失六千余,兩名萬夫長戰死。 值得一提的是,楚國軍隊高達十萬的傷亡,有一半是羯角騎兵造成。 七月十二日,楚國將領季武、桓虎,分別率領曲阜軍、薛城軍(原睢陽軍)抵達昌邑。 十三日,楚國將領項孌率軍南下,協助壽陵君景云攻打睢陽。 睢陽魏軍兵少將寡,難以抵擋,不得已選擇撤退,向西退入商水郡,與商水軍合兵。 十四日至十八日,楚壽陵君景舍與楚將項孌合兵,攻打攻陷「信陵」、「襄陵」,逼近雍丘,逼近大梁。 而與此同時,楚國將領項末、齊國將領田耽,分別率領軍隊趕上楚水君的主力,「楚、齊、魯越四國軍隊」終于在宋郡定陶匯合,組建了四國聯軍。 七月二十日,定陶縣在苦苦防守了三日后,終于被攻破,成陵王趙燊等人被迫撤向梁郡。 截止七月末,楚壽陵君景云占據「承匡」、「襄陵」,切斷了商水郡與梁郡的聯系,寫信知會平輿君熊琥,準備對商水郡展開前后夾擊。 而楚將項孌,則率領軍隊回歸楚水軍的主力。 八月初,楚水君麾下四國聯軍,在幾乎攻陷了半個潁水郡的情況下,進逼大梁。 大梁這座魏國舊日的都城,已岌岌可危。 八月初二,宋郡戰場上魏軍接連戰敗的噩耗,仿佛十二月的飛雪,紛紛送抵雒陽。 雒陽朝廷對此亦極為震驚,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四國聯軍的攻勢居然如此兇猛。 就在朝廷諸臣在朝會中,為「主動出兵救援大梁」還是「固守成皋關、守衛新都雒陽」兩者爭論不休時,魏王趙潤坐在王位上,面沉似水地看著手中那幾份戰報。 他魏國,仿佛一下子就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