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窺視【二合一】-《大魏宮廷》
第(2/3)頁
“那季武,并非是跟咱們一路的吧?”衛邵低聲問桓虎道。
桓虎點點頭,同樣壓低聲音說道:“我只是借你等將其支開,否則,陳狩難以統領其麾下的魯軍……”
“原來如此。”衛邵恍然大悟,隨即又問道:“那位……準備如何施計?”
桓虎聞言微微一笑,說道:“并非信不過衛邵將軍,不過,眼下人多嘴雜,為避免泄露,且容桓某暫時賣個關子,衛邵將軍只需配合桓某行事即可。”
『看來他對我等多少仍有些顧慮。』
衛邵想了想,亦不再追問。
可事實上,桓虎哪有什么具體的計劃,要知道這件事,最早只是魏將沈彧與他桓虎的好兄弟陳狩私底下見面時引起。
那是在前幾年,即魏將沈彧被魏王趙潤從商水郡調到宋郡東部的湖陵一帶,組建湖陵水軍前后,此人得知陳狩就在薛城,遂派人約陳狩相見。
陳狩本來就欠沈彧一個恩情,雖然出于羞愧不敢相見,但既然收到了沈彧的邀請,陳狩自然不好裝聾作啞,遂私底下與沈彧相見。
當時,沈彧曾勸說陳狩離開桓虎,重新回到魏國,他擔保其君主趙潤必定會重用陳狩,但陳狩并未同意,一來他與桓虎相處十幾年,確實已有一份難以割舍的兄弟之情,二來,他覺得魏國會妨礙他向楚國報仇,報當年的殺父之仇。
再者,他不保證魏王趙潤是否愿意寬恕他與桓虎。
后來,待等沈彧返回商水時,曾向魏王趙潤寫了一封書信,在信中講述了他與陳狩相見的過程,并猜測,陳狩對魏國仍有一份感情在。
此時,魏國與楚國的關系,其實早已經埋下了決裂的隱患,因此,魏王趙潤在收到沈彧的書信后心中微動:桓虎、陳狩二人,已在魯國具有了不小的勢力,倘若能策反這兩人,或能在日后有所大用。
想到這里,魏王趙潤便叫沈彧保持與陳狩的聯系,并想辦法策反陳狩以及桓虎——策反的對象之所以包括桓虎,一來是這個桓虎那些年在魯國非常搶眼,前后擊退楚國的新陽君項培與上將軍項末,頗有能力,再者,觀其借魯國被楚軍進犯,趁機搶占了薛城,成為了魯國的割據勢力,趙潤就猜到桓虎對魯國其實并無忠心可言。
似桓虎這種人,其實是可以用利益來收買的,但前提是,想要收服這樣一個桀驁不馴的惡寇,首先你得足夠強大,否則,就會像老魯王公輸磐那般,被這頭惡虎反噬。
而趙潤,自認為他魏國足夠強大,足以讓桓虎循規蹈矩。
數日后,沈彧在商水收到了趙潤的書信,又驚又喜,連忙派人聯絡陳狩,將其魏國君主趙潤的態度告知后者:只要你能說服桓虎投靠魏國,并在之后立下功勛,則你與桓虎此前在魏國的一切罪行,既往不咎。
在得知這個消息后,陳狩心中亦是頗為心動。
若是有機會的話,他當然愿意重歸魏國,而不是像這幾年那般,在前往召陵縣,到當地官府為他父親陳炳所建造的祠堂時,包括瞻仰父親那尊立于城內的雕像時,還得偷偷摸摸,不敢聲張——倒不是畏懼召陵縣的守兵,而是怕給父親的聲譽抹黑。
畢竟他父親陳炳那可是魏國的英雄之一,尤其是在家所著的《軼談》中,形象更是光輝正面,而他呢?卻是魏國朝廷通緝的要犯。
他多么希望他日能光明正大,以兒子的身份去拜祭父親。
因此,當魏國遞出善意時,陳狩就已經心動了。
這件事,他并沒有瞞著桓虎,當天就將魏國聯絡他的事告訴了桓虎,桓虎聽聞此事后暗暗咋舌。
說實話,桓虎并不反對投靠魏國。
曾幾何時,他對那位「魏公子潤」不屑一顧,認為對方只不過是一個徒有虛名的魏國王室子弟而已,若是脫去了這層關系,未必能有什么能耐。
可在后來的十幾年內,桓虎先后在宋郡、魯國,看著魏公子潤成為魏國的君主,且統率魏國日益強大,強大到令中原諸國都漸漸感到戰栗,此時桓虎只能承認,這趙潤,的確是少有的雄主!
但很可惜,當時他與魏國的關系,已經不再是他是否愿意投效、而是魏國是否肯容納他的問題——當年在殺死南宮垚之后,桓虎就用南宮垚的首級向魏國示好,試圖借此投誠于魏國,但遺憾的是,魏國并未接納他。
原因很簡單,因為桓虎曾經襲擊過魏國先王趙偲,除非他天大的貢獻于魏國,否則,魏國這輩子都不會接納他。
而桓虎也清楚這點,是故這些年來小心經營他在魯國的勢力,徹底放棄了投靠魏國打算。
可沒想到,魏國卻主動向他遞出了善意。
這讓桓虎有些猶豫。
畢竟當時的局勢,魏國由于過于強大,已被中原諸國視為眼中釘,聯合抵制,在這種情況下,縱使是桓虎也難以猜測,在這場魏國與其余中原諸國的角力中,誰才是最后的勝者。
倘若他投效魏國,可魏國還是被中原諸國擊敗,那他投效魏國又有什么意義?還不如就好生經營他在魯國的地盤。
正因為有這份顧慮,雖然陳狩一直與沈彧保持著聯系,但桓虎卻并未真正同意,一直到中原諸國組建聯軍攻伐魏國,陳狩由于擔心魏國的局勢,始終在其耳邊嘮叨,桓虎這才勉強松口:倘若魏國確實有贏面,則他也不介意推魏國一把,助魏國戰勝中原各國的聯軍。
話說回來,雖然桓虎與陳狩為了自己的目的,已有心助魏國一臂之力,但有點尷尬的是,魏王趙潤在此之后并未主動與他們聯系,更沒有聯絡他們、要求他們去做什么事,仿佛只是為了在聯軍中埋下一顆棋子——無論日后是否能用的到。
這并不奇怪,畢竟在魏王趙潤看來,倘若他魏國淪落到需要借助桓虎、陳狩這兩個其他國家的內應,才能讓魏國擊敗諸國,那他魏國未免也太悲哀了。
在他看來,桓虎與陳狩這兩顆棋子,頂多只是使他魏國增添勝算,而絕非是這場仗的關鍵。
而這就導致一個非常大問題,即因為桓虎與魏王趙潤根本不曾交流過,因此,桓虎絲毫不知魏王趙潤的打算。
但是這些隱情,桓虎可不敢透露給衛邵,免得衛邵等人變心。
不多時,季武、衛鄖、衛振三人返回了衛軍的陣前,看季武那意氣風發的模樣,想來衛鄖與衛振沒少故意給其賣弄兵法、兵陣的機會。
然而季武恐怕萬萬也想不到,就在他離開的這會兒,看似關系緊張的衛邵與桓虎,已經過了簡單的交流。
剩下的問題只有一個,即如何將「魯衛兩軍可以向魏軍倒戈」的訊息,隱秘地透露給對面的魏軍。
對此,桓虎不是沒有想過晚上叫心腹帶著書信前往魏營,只是這樣做的風險非常大,畢竟聯軍這邊的巡邏防守也很嚴密,萬一這封書信被楚軍截獲,勢必會讓楚水君、田耽等人生疑。
就在桓虎苦苦思索之際,正巧魏王趙潤乘坐著駟馬戰車前來諸國聯軍的陣前,在遠處窺視聯軍的虛實。
季武眼尖,首先注意到遠處那輛駟馬戰車,驚訝說道:“咦?那輛戰車……不會是魏王趙潤親自來我軍陣前窺探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