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魏齊之戰(三)-《大魏宮廷》
第(2/3)頁
“這下,該如何向陛下匯報?”
他皺著眉頭嘀咕道。
雖然他與趙昭并沒有太深厚的感情,充其量只是普通的兄弟之情而已,就好比他與趙潤、趙宣對待趙璟、趙信那般。
但是他卻知道,他魏國的君主趙潤,卻與趙昭有著極深厚的感情,而如今趙昭飲毒酒而亡,趙疆實在不知該如何向君主趙潤稟報這件事。
『都怪這個該死的齊國!』
一怒之下,趙疆下令屠城,試圖屠盡臨淄城的齊人,無論王族、公卿或者齊國的平民,為六弟趙疆陪葬。
得知趙疆麾下的魏卒竟在屠戳齊國的平民,副將樂弈大感驚詫。
畢竟魏軍從來不會屠戳平民的。
于是,樂弈派人打聽究竟,在得知事情真相后,樂弈出面制止了趙疆。
樂弈對趙疆說道:“齊已覆亡,日后臨淄將歸屬我大魏所有,燕王殿下豈可屠戳我大魏治下之民?使齊人因此憎恨我大魏,給國家埋下長遠的禍根?”
在樂弈的勸說下,趙疆最終還是下令停止對齊人的屠戳,但即便如此,還是有不少無辜的齊國平民死于魏卒的刀下,給魏軍的風評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
大約二十日左右,也就是在十月初,趙疆的戰報火速送到了雒陽,送到了魏王趙潤的手中。
在看到齊國全境已被他魏國的軍隊所占領后,趙潤頗為歡喜,可當看到齊國左相趙昭竟在破城前服毒自盡后,趙潤就笑不出來了。
“都退下。”
在甘露殿的書房內,趙潤對近衛大將褚亨與大太監高和吩咐道。
褚亨、高和二人依言退出殿下。
此時就聽到殿內傳來砰地一聲巨響,大太監高和偷偷回頭瞄了一眼,便看到此前擺在龍案上的一只墨玉蟾蜍,被他魏國的君主狠狠摔在墻上,砸地粉碎。
這嚇得他趕緊加快步伐,逃離了這是非之地。
片刻后,褚亨、高和,還有守在殿外的燕順、童信等禁衛將領,面面相覷地聽到殿內傳來砰砰地響聲,顯然是他魏國的君主正在拿殿內的桌柜擺設發泄。
足足持續了一炷香工夫,殿內的動靜這才逐漸停止,大太監高和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硬著頭皮回到了殿內,希望能勸說君主保重龍體,畢竟這就是他的職責。
再次回到甘露殿的書房,高和毫無意外地看到書房內一片狼藉,許多珍貴之物皆被打爛,不過高和一點也不心疼,他擔心的只是他魏國君主的身體情況。
“陛下……”
看到己國君主坐在一片狼藉的階石上,大太監高和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將倒在不遠處的椅子端到這邊,扶起自家君主。
在發泄了一番后,趙潤已經冷靜了許多,默然地嘆了口氣。
從魏國的立場來說,其實趙潤從未怨恨過趙昭,像什么「身為魏人卻在齊國為相」之類的怨恨,趙潤從未想過。
因為在他看來,趙昭已為他魏國付出了許多許多。
就好比在最初的「魏楚之戰」中,若非趙昭主動前往齊國為質子,說服了齊王呂僖,使齊國陳兵于齊楚邊界,對楚國施壓壓力,事實上當時的楚國,完全有能力一手摁死魏國。
要知道當時的楚國,似壽陵君景舍、上將項末、昭關守項孌、新陽君項培、邸陽君熊商、西陵君屈平等人皆在,倘若楚國果真對魏國發動全面戰爭,魏國必敗無疑——哪怕魏國召回當時仍流放于南梁的南梁王趙元佐,召回隱居的禹王趙元佲,亦無濟于事。
因為當時的魏國,根本不足以與楚國抗衡。
雖然在「四國伐楚戰役」中,魏國通過對楚國開戰,已經還清了欠著齊國的人情,但趙昭此前為了說服齊王僖而許下的「終此一生留在齊」的承諾,卻無法因此而抵償。
隨后,在魏國與韓國的戰爭中,當時剛剛平定了「諸公子內亂」的齊國,亦在趙昭的懇請下,將田驁、田武、田恬祖孫三人率領的巨鹿水軍派往韓國東部,盡可能地減輕韓國對魏國的壓力。
必須承認,就算是遠在齊國,趙昭亦在不遺余力地幫助母國,促成「魏齊交好」,盡可能地使魏齊兩國變得更加密切,共同抵抗北方的韓國與南方的楚國所帶來的威脅。
說實話,倘若魏國始終保持當年那不上不下的國力水準,魏齊兩國絕對不會鬧到后來那種局面,問題就在于魏國崛起的太快了,尤其是在「五國伐魏」那場戰爭中,魏國以一敵五,將五個敵人紛紛打趴下。
倘若這五個敵對勢力僅僅只是像三川、宋郡叛將南宮垚那種貨色,其實倒也不至于讓中原各國引起恐慌,但偏偏在這五股敵對勢力中,非但有韓國與楚國,還有西垂的秦國。
在以一敵五的情況下,殲滅三川烏須王庭,擊潰宋郡的南宮垚,又擊敗了韓國與楚國,使楚國百萬大軍葬身于雍丘,這如何不使中原各國對魏國的崛起感到驚恐?
原來中原的局勢,是各勢力、各聯盟分庭抗衡,比如同時鉗制著楚國與韓國的「齊魯(宋)三國同盟」,雖然齊國當時是中原霸主,但他本身并不具備吞并韓國與楚國的實力,因此倒也不至于讓韓國與楚國感到驚恐。
但魏國不同,魏國是單憑自身一國,就展現出了能同時擊敗韓國與楚國兩個大國的實力,徹底地打破了中原各國原來的平衡,以一個絕對強霸之國的姿態重新出現在世人眼中,這就讓中原諸國感到畏懼了。
更別說,魏國還有一個迄今為止從未打過敗仗的「魏公子潤」。
因此,在魏國的壓力面前,韓王然才會竭盡全力促成「韓齊楚三國同盟」,來對抗魏國。
或許有人會覺得,趙昭沒有在「諸國伐魏」的戰爭中返回魏國,幫助魏國抵抗聯軍的進攻,實在是枉為魏國的公子,但事實上并非如此。
因為那場戰爭,就算趙潤在大梁戰役中被楚水君擊敗,魏國也不會有亡國的危險,因為魏國一旦戰敗,轉為弱勢,當時聯軍的齊將田耽,將會立刻帶著魯國軍隊脫離聯軍,甚至于調轉槍頭聯合魏國對付楚國——這也正是貌合心不合的聯軍被魏國擊敗的原因。
齊國的目的不是為了覆亡魏國,而是為了削弱魏國,只因為魏國崛起的速度太快,快到破壞了中原各國間原有的平衡。
至于趙昭返不返回魏國,就當時來說影響確實不大,相反他留在齊國,還能給魏國留一份保障——尤其是在魏國戰敗的時候,相信他會重提「魏齊同盟」,使魏齊聯合共同對抗楚國。
但殘酷的現實是,魏國取得了那場戰爭的勝利,這才使得趙昭的‘保障’,變得毫無意義,因此趙昭才會被人誤認為魏國的叛徒。
但事實上并不是。
假如魏國沒有君主趙潤這個人,而是前太子趙禮或者雍王趙譽成為君主,身在齊國的趙昭,相信就會成為魏國相當可靠的助力,因為趙昭的存在,可以很大程度上影響齊國的外交策略。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