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章)物極必反-《大漢有活爹》
第(2/3)頁
他的目的也一樣。
鹽鐵私營了,那鋼煤就不能私營了喲!
劉徹壓了壓手:“好了好了別吵了,再也吵不出個結果?!?
“如今賺錢的商品多的是,光是一個鹽鐵就吵成這樣?”
那一會兒討論鋼煤,你們不得打起來?
劉徹看在眼里,現在參與進來的全是小官,或者小勢力家庭出身的人,各地大勢力豪族的代表,一個都沒開口。
“既然都聊到這兒了,那就說說鋼鐵的事情吧?!?
劉徹開口后,梅黑夫走到了朝堂中央。
在半年前,他還是個小癟三,如今卻是長安的風云人物,雖然其實他這段時間壓根沒待在長安。
但是不知道他手里掌握的同關煤礦,一年的利潤超過國庫收入?!
這太變態了。
哪怕他指縫里稍微漏一點什么出來,誰吃到了,就等于吃到了一郡一城整年的利益,一口就能吃成大肥豬。
不,一口吃成大肥象!
梅黑夫躬身:“陛下,臣要提出的是,煤鋼管理辦法。”
“臣認為,煤、鋼可以私營,但必須要朝廷發放證件才能開采,同時這兩個行業,要取重稅?!?
取重稅?
全場所有人都集中了注意力。
梅黑夫繼續:“臣已經找不少主持商稅的同僚咨詢過了,目前萬年縣由廷尉張湯大人在安排稅收,預計收稅比例是十五稅一,但目前張湯大人并不是按照商業交易收稅的,而是按照小商人的財產總數收稅的,目前采用的辦法是三十稅一?!?
其實張湯那一套收稅的東西很復雜。
簡單來說對于富人收稅是普通人的兩倍,而車夫船夫等運輸行業的按照一車一船收稅。
只是大概推出來算是十五稅一,三十稅一。
梅黑夫:“而長安縣這邊,采用了另外一套收稅方法,不過這個收稅方法還沒公布,也還沒開始執行,要翻年才開始執行?!?
朝堂上幾乎所有人都看向了霍海。
長安縣的改革,可是牽動了千萬家的財富。
幾乎所有的勛貴都在長安縣投資了。
雖然大家看法不同立場不同,但都知道,霍海開的這個盤子太值錢了,無論怎么說,這個盤子必須持續下去,至于誰得利,斗了再說。
如今,長安縣要開始收稅了嗎?
如果長安縣開始收稅,那商業繁榮度可就沒有現在這么高了。
雖然沒人說,但是朝堂上幾乎每個人都是聰明人,都很清楚這一點。
劉徹:“你直接講吧,反正長安縣馬上也要公布了?!?
梅黑夫拱手:“目前長安縣,計劃了五種收費項目,分別是,養路費,垃圾費,小商鋪經營費,中等商鋪稅收,大商鋪稅收?!?
“養路費主要對車夫征收。”
張湯鄙夷,這不一樣嘛,有什么區別?我以為他能搞出什么花樣來呢。
梅黑夫:“在朝廷修的道路上運輸貨物,就需要交養路費,收費的地方就設置在路上,固定收費,這個養路費收起來后,會全額用于,同轄區內修新路、修補老路破損部分?!?
此話一出,全場驚訝。
張湯都忍不住回頭。
張湯收錢,那就是為了盤剝。
盤剝要找到有錢的人才能盤剝啊,怎么找到呢?誰有一車貨還窮啊?有貨肯定是有錢的啊。
所以,直接車船稅。
這個車船稅和后世的車船稅完全不是一回事,而是雁過拔毛,誰的車船路過萬年縣,直接按照貨物成比例抽錢。
這個錢抽出來,是往中央交的。
而霍海居然要把這個收上來的錢留下,本地收錢本地花!
劉勝跟蕭廣:“記下來記下來,值得學習。”
蕭廣跟劉勝合作后,已經答應了劉勝,給劉勝做一年的國相,這當然是一種利益交換。
蕭廣:“已經記下了,逐字學習?!?
梅黑夫繼續:“所謂垃圾費,就是在長安縣治下每一個商鋪都要交垃圾費,因為垃圾會影響環境衛生以及街道人流量,所以需要每天運走,而少尉衙門會負責安排人清理垃圾運送垃圾,并且保證是每天運走一次。”????蕭廣低頭思索了一下,記了下來。
“所謂小商鋪經營費,是指長安縣范圍內,所有商鋪中,規模比較小的,都繳納一筆費用就能經營,無論它營業額多少,都用不著按比例交稅,只需要按照經營的商業類型繳納經營費就行?!?
“這個經營費將會由少尉衙門制定。”
“中等商鋪稅收,就和萬年縣差不多了,按比例收稅,不過霍大人似乎也要跟商鋪承諾,收上去的稅不會全部上繳,而是會留一部分發展長安縣?!?
“至于大商鋪收稅,就是指有一部分類型的商業,只有拿到了少尉府衙發的資格資質,才能經營,這個稅收也是按比例的,而這些行業具體稅收多少,要少尉衙門制定?!?
“跟中等商鋪稅收一樣,這個費用,霍大人也承諾會留下很大一部分在長安縣,發展長安縣?!?
所有人都若有所思。
霍海這么制定規矩,一定有他的道理。
劉徹:“哦?那具體都是多少???”
梅黑夫:“不高?!?
既然梅黑夫說不高,也就是算起來比萬年縣要低咯?
很多人都在思考這三種稅都是因為什么。
很快就有人明白其中的奧妙了。
商人和商人,不能一概而論。
那小商人,怎么和大商人比?小商鋪之所以收經營費而不是稅收,是為了降低入行標準,讓他們少交錢。
窮則思變,當一個人開小商鋪經營到一定程度有了資本后,他會不會擴大規模?
擴大規模,那就開始交稅。
他要是不想去賺這個錢,多的是人想去賺這個錢。
而張湯的方式,全部收稅,雖然有差別,一個十五稅一一個三十稅一,但很多人連那個門檻都到不了,壓根一開始就不敢去經營。
霍海的方式,不會壓制別人想做生意的想法,又能收到錢。
但是很明顯,在這邊做大生意,肯定稅收很高,可能遠比萬年縣還高。
否則的話,這搞了半天,稅收還不如萬年縣,那不是笑話嗎?
之所以大家關心稅收問題,是因為如果以后外出為地方官或者獨當一面,也要靠收稅來證明自己的實力的。
如果收不上來錢,你就算在奏疏里吹得天花亂墜,別人信嗎?
哪怕你把你的郡發展的跟現在的長安縣一樣繁榮,收不上來稅,就靠說話,怎么說服皇帝?難道偉大的皇帝陛下還親自去考察你一個偏遠郡縣?
那么,中大商鋪稅收超高的話,別人為什么要在你這兒開中大商鋪呢?
就好像長安萬年,別人干嘛不去萬年縣開?
但是想到這里,大家就明白了。
萬年縣能開中大商鋪嗎?
萬年縣的人哪有錢消費?他連小商鋪都沒有,哪兒支撐得起大商鋪?
群臣之中,最聰明的是蕭廣,蕭廣低聲:“回去后,我們的商鋪房子不能賣了。”
漢中王劉勝回頭:“嗯?”
蕭廣:“因為政策的原因,長安縣的房子要漲價了,萬年縣的房子要跌爆,如果是萬年縣那邊的房子,早賣早脫手。”
劉勝還沒明白為什么。
蕭廣超低的聲音:“霍大人在長安縣收稅,是按照商鋪收的,不按照人收稅,而萬年縣是按照人收稅的?!?
“也就是說,如果在長安縣做生意,但住在萬年縣的人,會被收兩次稅!他們肯定要脫手房子往長安縣搬家的?!?
“一旦這個頭開起來,富人成規模的往長安縣搬,長安縣房價自然水漲船高,萬年縣自然一降再降?!?
劉勝恍然大悟:“明白了。”
劉徹:“行,大家大概應該明白長安縣萬年縣稅收的不同了,你說說你對煤鋼的建議吧。”
無論是張湯那種還是霍海那種,都是新稅法,用腳投票已經開始了。
但這東西還沒出結果,在真正的出結果之前,大家只能想象。
而梅黑夫根據這兩條,也有自己針對煤鋼的建議:“臣建議,煤鋼可以私營,但是要各地根據自己的情況,定稅收。”
“而稅收定多少不只是地方說了算,還要上報朝廷,讓朝廷評判?!?
“朝廷可以根據這個地方的情況,決定他們是重稅還是輕稅,決定這個地方稅收是大部分上繳,還是小部分上繳?!?
看群臣疑惑為什么這么說,梅黑夫繼續:“就好比,比如同關煤礦,這個地方的稅就必須大部分上繳,因為他除了各種礦之外,并沒有大平原,不適合大規模的人口生存?!?
“既然如此,這里發展民生那就是多余的,它最多留一些錢發展道路,方便礦產運輸。”
“可假如,洛陽、成都、信都這樣的地方也出現了煤礦,那當然要留相當一部分在本地,因為這個地方除了煤礦,還有很多大漢子民,他們也有如長安縣一樣發展商業的可能性?!?
“如果煤礦的錢,留在本地,又把商業也發展起來了,那當然更好,因為一筆錢,發展后,能收兩種稅,何樂而不為?”
一切的最大問題就是,錢,運輸是要損耗的。
如果待在一個地方動都不動,就能讓錢生錢,那當然是最好。
因為運輸時,運的東西越多,損耗越小。
那如果錢少到一定程度,搞不好往朝廷運輸,還得倒貼運費,這種地方,朝廷連管它的想法都不會有,北方草原上現如今就是這個情況,所以自古沒有人把城市建立到大漠上。
沒利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