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章)霍氏銀行-《大漢有活爹》
第(1/3)頁
群臣公侯都急著參觀這院子的各種美妙時,魯王劉光來到了霍海這兒。
“殿下。”霍海:“你這不去和陛下敘舊找我干嘛?”
霍海也覺得奇怪,這個魯王和自己又不認識,怎么他來的這么熟絡干嘛?
誰敢跟藩王這么親熱啊?
他又不像中山王,中山王是道德名聲敗壞,出了名的喜歡舞女又喜歡美人,在坊間誰不知道中山王政治方面的頭腦為零?
中山王可以留在長安,是因為他對皇權沒有任何一丁點威脅。
而魯王就不同了。
現在不是后世朝代,不是以霸主國家秦楚封王為尊的時代。
魯國在目前這個階段,代表著發達,因為它代表了儒家的來源。
同時齊魯又是現在除了長安之外最富裕的地方。
這樣的封國的國君,是很敏感的。
魯王劉光:“嘿嘿,本王當然會和陛下徹夜長談,但是現在大白天的談什么談,等一會兒咱們談完了我再去找陛下敘舊也不遲。”
說著魯王劉光抓住了霍海的手腕:“我找你,是有一個大買賣要做!”
聽到這話,霍海:“哦?什么大買賣?”
魯王劉光:“霍海,我知道最近半年長安城商業發展很快,而你就是推手,目前你海聚財富,在長安有很大的生意。”
“但,你想把生意做出長安嗎?”
霍海看了看劉光,這有點意思啊!
“你是說,到魯國做生意?”霍海詢問。
魯王劉光:“到哪兒做生意,是你的自由,這我管不著,你要帶著皇命去魯國做生意,本王更不敢阻攔,我是有更大的生意要和你談。”
霍海重新打量了一下魯王劉光。
一開始以為他是想用國君能給的政策優勢來談生意,沒想到不是。
這么說來,那肯定是天大的生意。
但是這個時代能有什么天大的生意?
無論是什么,有沒有可能成,霍海都高看魯王一眼。
“哦?魯王請講。”
魯王劉光嘿嘿一笑:“你要去魯國做生意,一路上雖然有大河,但是運送錢糧去魯國,損耗也要高達三成,如果去魯國不通水的地方,損耗更高,超過七成。”
“我要來長安做生意,損耗也是高達四成,要到長安周圍的山里面做生意,損耗更是高達八成以上,甚至九成。”
“這么做生意,怎么會方便呢?”
“不如這樣,你我做一個協定。”
“本王用放在魯國的一千萬大錢,換你放在長安的一千萬大錢,我直接用換來的錢在長安做生意,你直接用換的錢在魯國做生意,豈不美哉?!”
霍海一聽,倒吸涼氣。
本來以為魯王劉光找自己是什么小生意,沒想到是這么天大的生意!
這可是錢莊的活兒!或者說是銀行的活兒!
這個劉光腦子的確靈光,比平皋侯劉光超出百倍不止。
居然能讓他想出這主意來。
而且,他自己跑來長安,肯定是一兩個月前就想好了,當時他才得知長安經濟開始大發展,他馬上就看到了全新的商業模式,這說明這個劉光是天生有商業頭腦有金融頭腦啊。
的確,這個時代運輸錢糧,非常的昂貴。
在北宋時期,因為運送錢很不方便,北宋成都府的人就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但是在如今,運送錢不只是不方便,而且還消耗巨大!
原因有三個,第一是現在的錢含金量沒有北宋的高,第二是運送錢幣的運輸條件包括車船路都沒有北宋好,第三是過路收稅的問題,導致不只是運輸不方便,而是運輸要消耗極大。
所以,此時的長安,比北宋的成都更需要‘交子’的存在。
而交子是一種互相協定。
魯王劉光想到的就是和霍海協定。
無他,霍海錢多,他想要換多少,霍海都能換的出來。
齊魯那邊能做的生意可太多了,只要有錢利潤就很大。
如果霍海運輸一千萬大錢過去,只能到賬五百萬,做的生意規模就要減半。
但是如果答應魯王劉光,那就是全額到賬。
魯王劉光篤定,霍海一定會同意,他現在直接等著錢馬上就可以在長安城做生意了。
他自己也研究了幾門生意,到長安就打聽了,還沒人做,或者沒人做成規模,只要開始搞,馬上就能賺錢,利潤很大。
所以他有十足的把握。
但這個事兒,霍海還真不好直接答應他。
這種協定,聽起來很好,實際上缺陷巨大。
說句不好聽的,萬一霍海這邊把錢兌給劉光,轉天劉光死了怎么辦?
如果這一套推行,總是會遇到這種情況的。
如果要辦這個事兒,還不如直接開銀行呢。
而在開銀行之前,有更好的辦法。
霍海:“不如這樣,我借你一千萬大錢,你借我一千萬大錢,你拿我寫的欠條去我府上抬錢,而我去魯國收錢。”
魯王劉光抬頭,愕然:“這!”
魯王不是不敢這么做,而是他意識到,霍海壓根就不是第一次聽互相換錢這個主意,他甚至都已經想到更好的辦法了!
那既然如此,怎么沒聽說有人做這個生意啊?
難不成,這里面還有我沒想清楚的門道?
魯王劉光思索了起來,不過嘴上已經答應了:“好,馬上就寫,我等著錢下鍋呢。”
霍海:“你可想好了,你本來可以獨霸魯國的煤礦生意,而我拿到錢,馬上就在魯國干煤礦生意了,甚至陛下占股會非常大。”
封國最重要的就是封閉。
如果劉徹的手探進去過多,封國就名存實亡了。
劉光:“把魯國轉換成在長安的財產,是賺的。”
劉光很聰明,一眼就看到了未來,推恩令之下,封國必然越分越小,如果是這樣的話,不如直接把封國變成錢。
因為,土地不能生出土地,土地只有那么多。
但錢能生錢。
與其讓自己的幾個兒子以后分掉土地。
不如給嫡子家中產業,給剩下幾個兒子錢。
他們要是那么喜歡種地,自己去買地好了。
霍海看了一眼劉光,又高看了劉光一眼。
說實話,土地是超級生產資料,在資本橫行的時候,土地這種資本,就是最頂級的優質資本。
劉光這么聰明,不可能看不出這一點。
那他竟然愿意做這種利益交換,說明他有自知之明,知道魯國的土地他的后代守不住,他自己都守不住。
絕大部分人會被眼前利益蒙蔽,根本看不到危機的靠近,坐在金山上等死。
而有勇氣把金山放棄了去尋找生路的,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霍海:“既然這樣那明天你可以去我府上,我給你拿借條。”
魯王劉光疑惑:“就不能今天?”
霍海:“我的借條太多,手寫哪兒寫得完,我直接印。”
實際上,霍海早就做好了準備要印刷錢幣的油墨了。
準確的說,公元前200年,也就是八十年前的漢初,油墨就已經被發明出來了。
和西方人一開始用的水性墨水不同,漢初一開始就把水墨油墨一起發明了出來。
這松油墨和印刷油墨沒多大區別,當然了,說的是功能性。
如果說的是價格,那松油墨太貴了。
而前段時間,唐四兒他們在提煉焦油時,意外提取了純度不高的焦油,其中輕質焦油中,有一部分就是有雜質的樹脂。
這東西,有毒。
但是,如果是用來做成油墨印錢,那就沒問題了。
之所以不用這種墨來印刷書籍,那是怕以后有人用書本包吃的。
但肯定沒人會用錢包吃的。
因為調配特殊比例油墨來制造不同的油墨效果這種活兒,就算把辦法告訴別人,別人也沒原材料,更不可能配出來,所以霍海早就有了印刷錢幣的基礎了。
之所以還沒發布,是因為還用不上。
現在魯王劉光來開這個頭了,那就正好用上了。
這借條可不只是魯王劉光一家用。
馬上,同關煤礦就開始全面發行霍氏欠條了。
因為幾萬工人,發了錢之后,要帶回家用或者帶到長安用,其實很不方便。
雖然他們力氣大,但腰上纏著錢,能方便得了嗎?
所以,他們一般不會狂野消費。
因為帶不了太多錢。
可如果在長安給他們發工資,就會出現一個問題。
怎么確定誰領工資了?
這里面可以操作的漏洞太多了,不現實。
而霍氏欠條就是解決方案。
在同關發欠條,發完到長安領錢花。
這才是最好的辦法。
除了煤礦,建材廠下的水泥廠磚廠,瓷器廠,還有整個新城工人們之間,全都要這么干了。
而且,蹭著發錢,馬上要開始推廣阿拉伯數字了。
其實這一套本來是要七月份之后才開始做的,因為七月份之后棉花開始收獲,到時候就可以制作綿紙來制造真正的紙幣了。
但是霍海想了一下,現在冬天取暖的御寒材料尚且不夠用,用棉花做紙還太早了。
本來這個時代也沒人能模仿自己的油墨,犯不著用綿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