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大章)功成身退-《大漢有活爹》
第(1/3)頁
北風中,帳篷一地。
對于左賢王來說,有個好消息。
好消息是,雪化了。
還有個壞消息。
壞消息是,從長城到戈壁灘邊緣,所有冬季牧場都被霍海給拔了。
總共四萬七千人口,已經屬于大漢了。
整個漠南,被直接攔腰斬斷!
左賢王部,除了進入戈壁大漠北上,再也沒有第二條路了。
以前左賢王既可以走漠南西去,也可以北上,但是現在只剩下一條路了,只剩下一條路,就沒那么容易跑了。
他還有另外一個好消息和另外一個壞消息。
壞消息是,霍海斬斷了漠南時,他才得到了霍海進入漠南的消息,同一時間,霍海打穿漠南的消息是一起來的。
好消息是,霍海要撤軍了的消息也是一起來的。
現在大青山呼市往北,一共有四個大據點,四個據點分別有一萬人口,還有至少一千漢庭匈奴兵和至少三千漢兵。
根據以往的戰斗經驗看,一萬匈奴人口如果愿意為霍海而戰,就能選出四千戰士,也就是說一個據點有八千戰士。
如果要野戰,攻打五千匈奴兵,左賢王需要派遣八千匈奴兵才行。
如果要攻打三千漢兵,那需要至少也是八千匈奴兵。
也就是要一萬六。
但問題是,與消息同時來的,還有一個魔幻的消息,大漢搞出了一種能把土變成石頭的技術,現在四個據點本身就有的四個小城堡,周圍被做成了類似于長城以南的關隘一樣的城市據點!
這意味著,攻打一個據點,需要至少三萬人!
這意味著……此路不通。
很簡單的道理,左賢王一共就只有二十多萬人口,其中可以拎出來作戰的,是百分之三十五,就是八萬左右。
如果要從漠南逃命,不可能讓漠南狹長的地帶上有大漢的據點,因為老弱病殘經過的時候會被偷襲,牛羊經過時如果被偷襲,直接就是前軍全部餓死。
所以,左賢王要想過去,就要把四個據點一起拔了。
拔除一個據點需要三萬人,就算算緊一點,兩萬五,四個據點都需要十萬人。
左賢王一共才八萬戰士。而且是極限情況下可以動用八萬戰士,但凡死個幾千,馬上就能崩。
這種局面下,根本不可能通過漠南了。
這個里面最大的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霍海剛打下這些匈奴人,匈奴人為什么會聽霍海號令的問題。
但是現在對于左賢王來說,他完全不懷疑這個問題。
因為兩個消息也同時送到了他的穹廬里。
消息一,左賢王自己派去這些部落鎮守的兒子,親戚,全被抓起來殺了,不是漢軍動的手,是匈奴降將和降兵動的手。
消息二,霍海給每個匈奴部落都承諾,沒有疾病的成年匈奴男性,人人都會得到一份月薪五百大錢的工作,沒有疾病且家里沒有成年男性的女性會得到一份至少三百大錢月薪的額工作。家里沒有成年壯年男女的家庭,將會得到大漢朝廷每個月一百大錢的補助。
左賢王都懷疑自己耳朵壞掉了。
這他媽不是送錢嗎?!
草原不是長安!草原上羊才特么二百多大錢一頭!
五百大錢?意思一個普通騎奴,能擁有購買兩頭羊的月薪?
就算草原不產糧食,但草原也是有糧食的,而且價格不比長安貴,這個工資,一個成年騎奴,都可以養活八口之家了。
要知道目前騎奴在匈奴貴族麾下,既沒資格吃肉也沒資格吃谷物,而是靠奶制品和其他低等級雜糧過日子的。
霍海宣布的事情,在整個部落里引起了多大的震蕩,遠隔千里的左賢王都能想象得到。
左賢王知道,有第二個消息保底,早就受夠了欺壓的那些賤人騎奴們殺死自己的兒子也是可以想象的。
而因為殺了自己的兒子,這些人再也不可能被自己接納,自己無論怎么承諾他們都不會相信的,所以他們已經鐵反了。
什么?你說霍海一路征服過去,殺的部落戰士,他們的親密戰友和鄰居?
他阻礙偉大的大漢將軍來拯救我們,簡直是該死啊!
的確,因為每年冬天都需要搬家的緣故,所以匈奴每個部落內部驚人的團結。
但是,因為每年冬天都要冷死餓死,所以匈奴每個人都對食物有著驚人的忠誠。
別說五百大錢,要是有人在草原上給每個人發一百五大錢一個月,他都會被推舉為單于。
現在有人給所有人發五百大錢!他他媽就是祁連爺派到凡間的使者啊!
什么,你說是大漢皇帝派他來的?那大漢皇帝不就是特么的祁連爺么!
左賢王根本沒有任何功夫去管霍海。
左賢王只有兩個工作要做。
第一派遣自己的心腹,立刻趕往靠南邊的所有部落。但凡有人在部落中傳遞五百大錢的故事,就地砍了,直接掛起來鞭尸。
第二,雪已經化了,立刻從小部落聚攏成大部落形態。
雪剛化,小部落不一定愿意這么快搬,不愿意搬的部落,砍殺幾個,全族祭天,這樣的話,其他人就愿意搬了。
只有干完這兩步,局勢才穩定,左賢王才有功夫去對付霍去病。
等解決了霍去病,再轉頭去解決漠南也不是問題。
因為沒有追兵,四個據點就不足為慮了。
因為沒有追兵,自己就不用跑。
不用跑,就可以大軍去秦長城。
只要把大青山占下來,得不到糧食補給的四個據點的人就必須出據點。
出據點就是野戰。
野戰就不需要十萬人了,只需要五萬人,就能把他們殺光。
這就是計劃。
而此時,霍海已經完成了自己的計劃。
彭衣興奮的細數著最近的新發現。
開刀接骨手術,做了八十多臺!破膛接腸子手術居然都有一例保住命的!
輸血手術,彭衣發現,人和其他動物的血是不一樣的,進而又發現似乎人內部也有好幾種不一樣的血,而大漢人和匈奴人的血是一樣的,不一樣的內容都一樣。
這些都是最先進的知識,可以拿回去繼續研究的。
此外彭衣還發現,目前研究院研究了好幾種不同的有殺毒功效的東西,其中兩種擁有手術消毒的效果,做完手術后能降低感染率。
這兩種東西也能在感染后遏制感染。
其中一種是高度酒精,另外一種是石碳酸。
其實彭衣從長安帶來了三十多種不同的東西,在研究院里面搞出了很多東西都有殺死霉菌的能力,但是,能用在活物身上的很少,也不知道哪些能用在人體表面。
所以這些東西都被彭衣帶來用了。
其中一種,是煤焦油里提取的。
當初發現了低溫蒸餾和高溫蒸餾能從煤焦油里面提取出不同的東西后,這項技術可不只是被用來在石油里提取煤油。
而是繼續對石油,煤焦油,木焦油等東西進行了各種不同形態的提取。
包括高溫蒸餾,低溫蒸餾,高溫蒸餾后低溫蒸餾,高溫蒸餾后冷凝然后低溫蒸餾,高溫蒸餾后冷凝然后高溫蒸餾,低溫蒸餾后冷凝,低溫蒸餾后減壓然后冷凝……
無數種方法,反正就是排列組合。
反正那么多工匠加入了研究院,楊連成就想知道煤炭和石油里面到底能搞出多少種性質不一樣的東西,就瘋狂的做實驗。
最終提取了一種可以有效的殺死細菌的東西。但是直接對活物使用有很強的腐蝕性和刺激性。
現在實驗得出結論它用來給手術設備殺毒,作用比蒸煮法,火烤法靠譜不知道多少倍。
而這種東西被取名為石碳酸。
霍海想了好久都不知道這玩意兒是什么,最后霍海猛然醒悟,這怕不是苯酚吧!
霍海其實對化工也不是很懂,自從科學院那邊都開始在石油和煤焦油里研究后,霍海就無能為力了。
這就顯示出霍海知識的缺陷了。
天天看短視頻,是知識面廣,什么都知道點,但是稍微深入點,專業點的東西,那就要看趣味性了。
有趣的,還能知道點,無趣的知識,那是一點都不知道。
苯酚這種知識屬于化學,是霍海前世讀書時最討厭的東西,能記住苯酚煤油什么的,那都是成年后看短視頻稍微記了點,要讓霍海以學生時代的知識去搞,那大漢的化工業就完犢子了。
現在要回去了,彭衣居然還有點不舍得。
因為回去后,就沒有人體能拿來做試驗了。
現在在匈奴,又是戰爭狀態,很多傷員不治療就得死,所以彭衣可以毫無顧忌的做實驗。
如果回了長安,哪怕也是匈奴人,醫死一個,人家得翻臉的。
戰爭狀態的確很適合醫生做實驗,所以彭衣有點不想走了。
哪怕回去長安能封侯,畢竟他抓了韓王,但他不想走了。
霍海卻一定要讓他回去,是,研究是重要,但是把已經證實的知識傳遞給其他研究人員,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戰爭以后一直會有。
彭衣:“以后的戰爭很難有這么大的傷亡了,未來的敵人肯定是望風而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