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章)蒸汽輪船試航-《大漢有活爹》


    第(1/3)頁

    懷朔,河邊。

    一條普通的木帆船,準確的說是一條非常巨大的木帆船上,放置了一個蒸汽機,就放在甲板表面。

    這條木帆船并沒有揚帆,卻在黃河上逆流而行!

    現(xiàn)場,歡呼一片!

    黃角,一年以前還是個廚子,去年,他是火車蒸汽機的研究人員之一,算是半道出家的研究員。

    9

    今天,他是研究蒸汽機船的主力人員。

    除了黃角之外,還有船舶專家,從沿海來的一個官吏,兒寬。

    兒寬,姓兒,這個字也寫作倪,在這個時代倪還讀作兒,和兒是同一個字。準確的說是后面兒和倪合并了,大部分倪姓都是他的后代。

    說起來,這個兒寬的命運,是整個漢帝國目前最倒霉的一個。

    歷史上自學五經(jīng),搞出過著名行為藝術‘帶經(jīng)鋤地’,這事兒哪怕到了明清時期都是經(jīng)常被拿出來談的經(jīng)典典故。

    出名后就師從歐陽生學《尚書》,然后由郡國推選為太學博士。此時孔安國還是太學的博士,所以他又授業(yè)于孔安國,精通經(jīng)學和歷法,善于文辭。

    然后通過考試,被劉徹提拔,又被張湯賞識成為歷仕廷尉文學卒史、奏讞掾、京兆尹、侍御史、中大夫、左內(nèi)史。元封元年升任御史大夫,參與泰山封禪。太初元年,聯(lián)合司馬遷、公孫卿、壺遂推算和制訂《太初歷》。

    歷史上這人是個全能人才,從水利到治學,從民生到律法,就沒他不會的。

    就這應該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人才。

    但是,在霍海的影響下,兒寬的整個發(fā)跡史,斷在了第一環(huán)。

    他在太學,是孔安國的弟子沒錯,但是孔安國自己都沒被重用,他又怎么可能被劉徹看中?而且霍海不小心把太學考試實驗,甚至把舉孝廉都搞沒了。

    自然也沒有兒寬這個科舉考試誕生之前就通過科舉考試為官的第一人的勵志故事了。

    而現(xiàn)在霍海長安縣少尉這個活兒,擁有了霍海又有他什么事兒?他未來自然也不可能京兆尹。

    沒有管理民生,他自然沒可能在劉徹前表現(xiàn)出任何的治吏天賦,自然不可能位列三公,自然沒可能一路升遷。

    不過,兒寬走了另外一條路。

    他是魯國人,準確的說是千乘人。

    千乘,就是兵圣孫武的故鄉(xiāng),也就是后世的萊州灣。

    在意識到太學的學生很難能直接為官后,兒寬是第一個跑去讀大學的。

    現(xiàn)在的所謂大學,就是本身已經(jīng)學過讀書認字的儒、法、黃老道等人,去學習簡體字和普通話的地方。

    兒寬很被他老師看中。

    主要是這人故鄉(xiāng)就透著邪性。

    人那個地方能出個姓孫的武圣,你怎么知道他會不會再出一個姓兒的牛人?

    再說人姓兒,比姓孫的高一輩,搞不好是武圣孫武的超級加倍版本。

    于是,本來就因為行為藝術很出名的兒寬,在大學也成為了學習典范。

    你說這人的運氣就是擋不住。

    或者說歷史上就該有他這一號人。

    在歷史上,他是太學依靠考試選拔人才為官第一人,也就是科舉考試前就通過科舉考試成為官員的第一人。

    而現(xiàn)在太學考試沒了,他成了……大學考入朝廷為官第一人!

    舉孝廉制度停了之后,劉徹沒有急著把所有政策都定下來,而是做了很多嘗試,各種各樣的嘗試。

    自然也包括大學考試。

    兒寬這一類的人,可是五經(jīng)和新學同時精通,這肯定是優(yōu)質(zhì)人才啊。

    于是去年,劉徹嘗試組織了大學考試,從中選拔了一批人才。

    甚至于,大學考試,還因為剛好迎來了文翁趕到長安,所以還是文翁這個江湖老前輩親自主持的考試,成了主考人。

    你說這是漢代版科舉也行,說是漢代版國考也行。

    反正兒寬名列第一。

    名列第一后,劉徹就安排兒寬當官。

    這個官,不是別的官,而是一個新官職,司科,可以理解為朝廷駐研究院特派員,也可以理解為科學院朝廷支部委員。

    而兒寬就在研究院工作,實際上就是幫劉徹盯著研究院,幫研究院的人協(xié)調(diào)解決官方的文件審批問題和其他資源調(diào)配問題。

    但實際上,目前來說,這些事兒都是霍海的人在安排,都是項緒一個人包了。

    自然不可能發(fā)生多少矛盾,這個官職在這兒是為了培養(yǎng)研究員們走流程,萬一以后項緒調(diào)走了,這個工作就要有強度了。

    但目前為止,兒寬至少沒事干。

    于是兒寬也進行研究。

    畢竟,他的同學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加入了研究院。

    原因是,大學沒考上沒成為官員,那就去研究院,去研究院搞研究還有很大可能被劉徹看中成為官員。

    他們都是為了官才來搞研究的。

    而兒寬已經(jīng)當官了,卻被他們啟發(fā)了來搞研究。

    幸好他來搞研究了。

    研究院的所有人,對海船是完全摸不著頭腦。

    兒寬懂啊!兒寬可是千乘人,這個地方后世叫做東營廣饒縣,是海邊城市!

    而且河道本來就通海,恰巧兒寬聰明嘛,什么都一學就會,所以學過家鄉(xiāng)的制船工藝。

    于是兒寬就和研究院本來研究船只的人一起研究更大的船只結構。

    加上霍海時不時會給他們一點‘靈感’,所以船只發(fā)展的也很快。

    兒寬在船只上的研究,反而蓋過了他的本職工作。

    這種情況劉徹是不拒絕的,畢竟大漢多的是這種一專多精的人。

    再說了,這不就是技術官僚嘛?

    于是兒寬就徹底接手了蒸汽機船的船體研究工作。

    今天在岸邊,看到蒸汽機船前進,兒寬心中忍不住抽搐了一下。

    此時用的帆船,是一種融合出來的船。

    它像是樓船,又像是戰(zhàn)船,又有帆。

    主要是,劉徹早就在布局收回南越國了。

    所以,劉徹早就命人收集全國各地沿海沿水地區(qū)的船只技術,糅合在了一起。

    這種船的樓船模式,有整整三層樓高!從底到頂有小二十米高。

    因為長也是二十米,所以寬度也做的很寬。

    不過這船的缺陷是底部技術不好,雖然類似于氣密艙結構,但沒有主心骨,只能犧牲艙體持水量,讓船變扁來獲得穩(wěn)定性。

    于是,整個船體載重只有十來噸。

    而有了船帆后,技術進一步進步,直接取消了樓船的閣樓,而是修改了船艙。

    沒有了氣密艙結構,而是加深了船體。

    這可不是開倒車,也不是技術退后。

    而是因為現(xiàn)如今來說,船只材料限制擺在這兒,氣密艙結構反而拖后腿,而船吃水變深后,迅速成為了八十噸,甚至極限可以到百噸!

    這可是在吃水上六七倍的暴漲啊!

    而此時,這個載重八十噸的船,沒有揚帆,沒有纖夫拉拽,沒有船槳劃船,就在滾滾波濤的黃河上逆水而行。

    兒寬作為沿海地帶的人,立刻意識到了一件事情。

    航運模式,又改變了!

    兒寬知道,整個黃河大部分河段根本沒法航運,所以這種恐怖的不需要人力的船,最終還是會用在海洋上。

    那……自己的家鄉(xiāng)?!

    兒寬的家鄉(xiāng),在濟水和淄水交界處!

    霍海推了推,兒寬回過神來。

    霍海:“新船體怎么樣了?”

    霍海說的是鋼鐵船體。

    霍海看到木質(zhì)的帆船改裝蒸汽機船能夠航行后,就知道這套動力系統(tǒng)起碼大差不差沒問題了。

    只要能做出鋼鐵船體,那前往海洋的時機就近了,最多不過兩年。

    兒寬這才想起,此時跑的那艘帆船雖然巨大,但是比起自己正在實驗的船,還是算小的。

    自己那研究的船,可以拉除了煤炭和蒸汽機之外的純貨物,超過四百噸!

    那才是真正的巨無霸!

    一旦航行,一艘船,可以拉現(xiàn)在一千多匹馬車才能拉的貨物!

    而且速度遠比馬車牛車人力車都快得多!

    兒寬想到這里,忍不住顫抖:“師祖……已經(jīng)攻克關鍵難關了。”

    其實,汽輪的難度,也遠沒有那么復雜。

    一開始,霍海想的是,要從木材料進化為全鐵材料的輪船。

    但是后面跟唐四兒他們提起有關蒸汽船的設想后,反而給鐵匠唐四兒干蒙了。

    唐四兒:“咱們?yōu)槭裁匆鲆凰诣F船?”

    霍海理所當然:“因為木船做大了之后需要的技術就非常難了,我們短時間很難從工藝上做出巨大的進步,所以只能在材料上進步。”

    霍海當然要這么想,試想一下,宋代的艨艟巨艦,明代的鄭和寶船,那是普通人能制造出來的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