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一百九十八章 (大章)朝會、議會-《大漢有活爹》


    第(1/3)頁

    “我反對?!?

    現在大家都同意,你反對?

    搞什么??。?!

    劉徹也是懵逼的,這都是你的想法,你反對什么東西?

    劉徹并沒有生氣,而是疑惑:“你反對?反對什么?”

    霍海:“臣反對官企一體化?!?

    此話一出,朝會上所有人都是懵逼的。

    這不對勁啊。

    是你推動的新商改!現在,大漢朝堂上,一個超級大企業的董事長,和九卿的地位都類似了。

    這你還要反對?

    他們的地位越高,不就代表你霍海新商改越成功么?怎么你還反對上了?

    而聰明人已經想到問題的答案了。

    當初,御史大夫張歐是為什么要跳出來和霍海爭斗,又是為什么被悄無聲息的就敗了的?

    別人不知道,但是自然有聰明人看出來了。

    當初有人跟著張歐和霍海爭,就是因為大臣們想要掌控各大企業,比如同關煤礦。

    而后來,梅黑夫的崛起,還有煤礦等企業允許私有化,直接打掉了大臣們這種想法。

    可是。

    當初的貴族大臣們想要掌控這些企業,被打掉了。

    現在,平民大臣們上來,就能掌控這些企業了?

    要是到時候新上位的新皇帝,沒有這么強的經濟能力,豈不是被下面的大臣耍的團團轉?

    劉徹:“你說說看。具體展開了說一說?!?

    霍海:“是這樣,我反對官企一體。官員和企業管理者,是可以一體的。但是朝廷的公務體系,和大漢國有的或者皇室擁有的企業之間,是不可以一體的?!?

    這話就繞口了。

    現場沒一個聽得懂的。

    霍海:“我繼續說詳細一點,官員,和大漢國有企業和皇室企業管理者,可以是同一撥人,但不能是同一個人?!?

    “比如,同關煤礦的總經理,就應該是同關煤礦的總經理,不應該是朝廷官員,朝廷官員就是朝廷官員,不應該讓朝廷官員能夠直接管理其他企業?!?

    這么說,大家就有點懂了。

    霍海繼續:“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現在,有一個人叫張三?!?

    “張三從小就對理論方面的知識不感冒,但是對于實際操作機械非常有天賦,所以他沒有通過考試成為官員,而是成為了一個工人?!?

    “他來到工廠后,做的比誰都好,三個月優秀工人,一年就是生產線標兵,第二年開始提升生產線生產力水平,帶動工廠蓬勃發展,第三年就發明出了新式器械,比以前的器械都好得多?!?

    “我請問,這個人怎么辦?”

    群臣此時猶豫了。

    的確有這個可能啊。

    按照文翁的辦法的話,這個廠的管理人員應該和朝廷官員一樣,是考試考上去的。

    但是,張三這個工人,做到這種程度,還不做管理層嗎?

    有個胡遷御史丞:“這個……霍大人,有沒有一種可能,如果真有這號人,那他只能損失一點了,畢竟通過考試選拔工廠管理者的辦法,比通過這個要好。這畢竟管理者一考試選拔出來,就是在學習管理,肯定比一線工人會管理啊。”

    霍海:“哦?那張三為什么不離開朝廷的工廠,自己去建立一個一樣的工廠?他擁有最先進的經驗,又擁有改良生產線的方法,又擁有新的機械,只要投資一到位,不出一年就能把朝廷的工廠掀翻在地?!?

    “那我請問你胡大人,這樣朝廷的工廠選出來一個多適合的管理者有用嗎?”

    此話一出,朝堂所有的人都醒悟了過來。

    對啊,你不給人家權利,人家自己跑了不行嗎?怎么,給你朝廷工廠上了一年班,賺的是最低級的工人工資,結果你還要限制人家不允許別人自己出去開廠?

    可如果不限制,這樣的人,就能把朝廷的工廠變成一堆廢鐵。那你考試選拔出來的再厲害的管理者又有什么用?

    搞不好本來這個管理者是有丞相之才的,結果反而因為這個,倒在了第一個崗位上,永世不得翻身。

    胡遷思索了一下:“那這樣一想,的確不太行啊,那提拔這個張三成為這個朝廷工廠的小管理人員然后一步步根據他的功勛升職如何?就跟軍隊一樣?!?

    霍海擺頭:“工廠可以和軍隊一樣,但是工廠和軍隊不一樣?!?

    “我問你,這個張三因為能力出眾,第一年就成了基層管理,三年就是中層管理,五年就到了高層,還不到三十歲,就成了這家廠的廠長,那么問題來了。”

    “他自己就是這個崗位上最懂這個工廠的人,誰來都不好使,那接下來三十年豈不是誰都沒法代替他?那他在這家工廠待三十年,最終這家工廠和他的工廠有什么區別?”

    別說陰陽合同,就算是五層合同,也都做成默契了。

    更不要說到時候搞不好他全家都在這家工廠里面。

    劉徹:“這么說來,升也不是,不升也不是?”

    霍海:“所以我才說反對官企一體化。企業和朝廷衙門是不一樣的?!?

    “對于這個問題,臣的建議是,如張三這樣的人,應該漲待遇?!?

    “怎么確定張三這個人水平比其他人高,而不是這家工廠的負責人在欺上瞞下呢?”

    “就是考試,也是考試,他行業的特色考試,用來評定他的職稱,比如最開始是一級工人,評到三級工人,然后一級工程師,然后三級工程師,然后一級專家到三級專家。”

    “這個能評到三級專家,基本就是全國最強,在歷史上縱向對比都少有對手了,那這種水平進入技術院和研究院,有什么好說的?”

    眾人聽完都在點頭。

    霍海:“而這個考試,才應該是各個行業真正需要的考試,但朝廷官員考試,不應該涉及這個?!?

    “朝廷官員考試,應該考核的是他們處理政務的能力,對民生、經濟、軍事、政治各方面的看法,有沒有完整的思維邏輯,有沒有獨立書寫的能力,這些為官需要用到的能力。”

    “比如李四,就是考上了,然后分配到了這家工廠作為中層管理?!?

    “而張三與他一樣,也在這家工廠,兩個人都是天縱之才。”

    “張三一年一級,第四年就成了工程師,而李四第四年也往上升了三級,崗位上升了一崗?!?

    “又過了五年,張三成了專家,此時李四已經因為表現優秀成為廠長了。”

    “這個時候關鍵就來了,張三成為專家,就可以去專家應該去的地方了。而李四這種優秀人才也應該去新的崗位了,而不是再在這個工廠做下去?!?

    其實現實中的話,張三第五年肯定就走人了,李四也一樣。

    因為其他單位會挖人的。

    不會被挖的企業?這種大企業,張三李四一開始就是進不去的。

    霍海繼續:“等張三四十歲的時候,已經成了這個行業的頂級專家,說一不二,而且因為考核過硬,又立過功,一路被晉升為了兩院的大學士,而這個年齡的李四,也已經到了朝堂,成為了九卿之一。”

    “這樣,發展路線就對了?!?

    進步,人都是希望而渴求進步的。

    所以,這種頂級天才,必須要給他進步的空間。

    就說這個張三天才成這樣,幾乎一年一個進步,三十歲就已經是一級專家了。

    又到了兩院,開始學士博士大學士院士的往上爬。

    這還不夠他臭屁的?

    李四呢?管理廠子厲害,迅速就被提拔了,然后到了朝堂。

    別看他們兩個在一開始都是一家工廠的,但是一開始就走了兩條不同的路。

    劉徹:“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但假如,張三這個人十分有技術天賦,他卻想要成為官員而不是成為研究員呢?”

    “作為技術人員,他做這個行業的官員,作用肯定比其他人來的大。”

    霍海:“問題就在這兒了,技術崗和中層以上管理崗,他只能選一個?!?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那這樣豈不是浪費了人才?!?

    “畢竟大多數時候,權利,比榮譽待遇,更吸引人?!?

    “但問題就在這兒?!?

    “一個成熟的系統,應該不斷地往上輸送人才,其中某一個的處理有些浪費,根本不重要,只要輸送上來的人才夠多,他留下的空白,自然會被其他人代替?!?

    霍海看向群臣:“我說白了,以前大漢在一萬貴族里面選官員,有點捉襟見肘,如果三十年后,大漢人口兩億,其中一億八千萬都讀過書,而且在官學學習的時長超過十六年,請問一億八千萬人里面,選出來的官員,就算再差,選的再錯,和一萬人里面選出來的官員比,如何?”

    的確,競爭壓力大,加上崗位限制,肯定會把一些復合型人才給浪費了。

    還有其他因素,比如運氣,也可能浪費很大一部分天才。

    但就算是這樣,一億八千萬人里面選到最后,那是個個都是人才了。

    不說別的,起碼前人費盡力氣設置的考試,設置了一堆考試,這些后來人是一個一個全都解決了。

    既然他們能解決這么多環節的試卷,那么解決不了現實中的問題嗎?

    就算他們解決不了,那連試卷都解決不了的人,能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嗎?

    有可能!

    但概率極低,低到不是一個國家應該去嘗試的。

    劉徹開始思索了起來。

    職稱?等級?兩院榮譽?

    衙門官員和企業管理者可以平調?互調?倒是有意思。

    此時,梅黑夫站了出來,對著霍海行禮,然后才開口:“霍大人,有個問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