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春風度暖,溪水常在。 枝頭透彩,窗紅才帖。 遠原不老,渭河依舊。 喜紙鞭炮,佳人結新。 整個冬天的長安,就如同凍結了一樣,但是在這個日子,冰雪逐漸的化開。 霍海和衛長公主大婚的消息,此時此刻正在被整個長安的人討論著。 全長安的人都在這個時刻說著這件事情。 “哎,一會兒武侯就要迎娶衛長公主回程了,要不要去路上圍觀啊。” “去什么去,有什么好看的。” “他們一路走一路撒錢,用盆潑紅包,一個二百!剛剛老趙頭過去,撿了一把紅包,兩千多!” “走走走,同去!” 去公主府的路上實在是太早了,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現在第二波,那可很多人都趕上了。 從公主府方向往霍府方向,全是人。 而且因為婚禮不走回頭路的緣由,不會從早上那條短的路走,要從古運河橋那條新路走,這樣一路上可以圍的人就更多了。 雖然車都還沒出發,但是一路上已經被人圍滿了。 “你們怎么確定車一定會從這而過?” “你傻啊沿途樹上掛滿了紅燈籠,如果不是車要過,掛這么多紅燈籠干嘛?” “我看運河上游那邊的博望橋也掛了啊!” “笨,那是早上去走的路,現在回來要走另一條路,霍府的人說是結婚不走回頭路,所以咱們在這兒占個好位置,一定能搶到紅包!” “他奶奶的就算搶不到紅包,搶一把糖也好吧,聽他們說霍府用的糖特別好吃,比外面賣幾千那種都好吃!” “是嘛!?那定準了糖搶。” 這人說是這么說,說話的時候又摸了一把自己的衣兜,確定自己帶的抄網在懷里。 一會兒撒紅包了,就把抄網打開接。 旁邊的人:傻鳥別以為我沒看到你的抄網,抄網有洞只能接到紅包,糖得飛了,我就不同了,我帶的是布袋! 他摸了一把懷里,慘叫:“他X的!我布袋呢?!” …… 公主府。 不斷有人到大廳來匯報進度。 “報!武侯寫了一首詞,來應對劉莢翁主的考驗。” 眾人一聽霍海又有新作了,都是捋著胡須期待:“快說。” “寫的詞叫做《鵲橋仙》。” “纖云弄巧……” “便勝卻人間無數……”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大廳的人也是聽的一愣一愣的。 劉徹聽了也忍不住感嘆這寫的是真的好。 如果說詩經和楚辭的優美性是三星,流暢度是三星。 那漢賦優美性就到了四星,流暢度到了五顆星。 但是霍海的作品,優美性提升到五星的同時,流暢度已經遠遠地爆表了,根本不是一個層級的流暢度,早就到了十顆星了。 而霍海寫的詩,流暢性更高,幾乎到了十五。 而現在這詞,無論是優美性還是流暢度都不比詩差,讀起來還有一種另外的韻味。 劉徹:“司馬相如,這詞又是什么?” 司馬相如:“臣之前和武侯聊天,說起了詩,就說無論是絕句還是律詩,總有一天會寫盡,雖然丑的千奇百怪,但是優秀的作品總是雷同的。” “這么短的發揮空間,能真正構成好句子的雖然很多,但是時間長了,始終會被寫光的。” “寫完了怎么辦。” “然后武侯就提出了寫詞。” “所謂詞,就是歌詞,實際上就是固定句式的小調,因為小調是固定的,所以可以填寫的每一句的字數就是固定的。” “當然,小調的種類可以無限多,所以詞雖然也有字數限制,對偶限制等各種限制,但是可以延長詩的壽命。” 劉徹:勾欄聽曲兒,是這意思不? 不過馬上李蔡就接茬:“原來如此,看來今日大婚,武侯心中響起了一個旋律,然后就用這旋律填寫了鵲橋仙,不過這詩句寫的又豈在朝朝暮暮,意思就是沒法長相廝守,看來是短時間內要離開一趟?” 有人開口:“武侯可能要去海上巡視。” 李蔡心中一喜,看來自己分析對了,于是繼續:“武侯新婚大喜之日,還想著為朝廷辦事兒,簡直是勞動模范啊!” “聽說礦場那邊在評選勞動模范,武侯不就是朝廷的勞模嘛!” 其他人也在附和。 劉徹直接無視了他們,繼續思索。 過了會兒,報告的人才過來說那邊的小游戲已經玩兒完了,現在已經在過來的路上了。 其他人也是起身相迎。 果然霍海牽著戴著鳳冠霞帔的衛長公主來到了這邊。 霍海拱手:“岳父,岳母,小婿來請你們去酒宴現場了。” 劉徹吐槽:“好好好,那朕今天就不當皇帝了,當岳父。” “走吧就,都。” 一群人出發,到了門邊,都去看傳說中的汽車。 要不是今天場合比較莊嚴,他們早就自己跑出門去看了。 能跟火車一樣不需要拉加煤炭就跑的車還是很吸引人的。 雖然現在只能一次性跑五公里,但誰知道未來一次性能跑多少公里? 霍海安排篤把第二那輛車開出來,現在開排頭。 劉徹也是攔住了這個行為:“不是說了么,今天我不當皇帝,只是個普通的岳父。” “以后別人婚娶,難道也岳父母的車排頭?” 不過劉徹這輛車規格比其他車大,其實沒有什么難度,反正就是加長,轎廂加大。 加大的部分是干什么的?可以作為二排座。也可以讓一排坐滑下去坐的更寬更舒服一點。 今天這個二排座打開著,因為劉據要坐。 劉據上車就開始。 “哇!” “這就是集大漢最高科技于一體的蒸汽車!” “哇!這沙發滑軌!” 劉據蹦跶了兩下:“哇,里面還是彈簧編織的,不過又有點薄軟,這是什么技術?” “母后你看,這輪子就是傳力的力臂,這個在輪船上,有三米寬,兩米長,特別大一個,在火車上也有一米長半米寬,但是用在汽車上,是一個大圓盤子。” “快看,車啟動了!” 劉據興奮的介紹著。 衛子夫和劉徹對視一眼。 也不知道這是好是壞。 如果劉據以后當皇帝,他肯定對新技術門兒清。 但問題是,他對當皇帝的技術清楚嗎? 劉徹:“聽說你最近收了個學生?” 劉據哈哈大笑:“父皇你都知道了?哈哈哈,我這個學生是自己找上門的,我覺得他這次能中狀元。” 劉徹:“有這么厲害么?” 劉據:“我一開始以為他很笨,但是為了當好這個老師就去調查了一下,發現原來所有的學生都很笨。這樣一算,那他就算是聰明的。” “這樣算起來,他肯定能中狀元。” 劉徹忍不住吐槽:“你覺得的聰明,只是聰明的一部分,或者說不是真正的聰明。” “準確的說你認為的聰明是工科思維,而科考中工科思維只占據不到三成的題目分數。” 這個分數占比也是劉徹親自確定的。 除了考外交人員是有兩種,一種是貴族宦官子弟考禮儀,另一種是谷梁學儒生考儒之外,其他科考全部是同一卷,考的是一樣的。 至少要考到優良,才有可能入朝為官,否則就算空缺,都不可能招募那水平不夠的。 于是就把工科思維的題目定成了三十分。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按照百分制來計算,一點工科思維都沒有或者對科學不了解的考生,就算其他題目全部滿分,那也不可能夠八十分,永遠考不上。 所以未來做官可以不精通科學,但是不能不懂科學。 當然了,里面對于民生方面的分數設計也是一回事兒。 一旦某個考生對于某個方向展現出絕對的無知,那就絕對不可能通過考試。 而這樣的設計,并不會導致選不出官員。 因為,兩年前此時此刻長安城的新學學生人數和雅言讀書人比例一比一,都是四十萬左右。 而兩年過去,全大漢,有四百萬新學學生了。 以前四十萬人里面選優,現在四百萬人里面選優,未來可能四千萬人里面選優。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