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二百一十九章 (大章)殊死搏斗-《大漢有活爹》


    第(2/3)頁

    ……

    【安陽王本名開明泮,原是古蜀的王子,乃為古蜀國開明王朝帝王鱉靈的后裔。在秦國滅古蜀之后,輾轉到達交趾北部,建立甌雒國,自稱為安陽王,建都于古螺,今天的羸婁縣以東。】

    城中的人感覺有點奇怪,漢使干嘛給大家說這個。

    但也有些人恍然大悟:“原來,我們是蜀人。”

    “你個撲街,現在不叫蜀人了,現在的蜀人是老秦人,咱們應該叫老蜀人。”

    “你個撲街,你才是老鼠人呢!”

    “那……咱們叫古蜀人好了。”

    “你真蠢啊,沒文化嗎,你看這后面寫的,鱉靈大帝乃是楚人,死后隨著降水逆流到了長江上游的成都,然后死而復生,代替了望帝杜宇,所以咱們是楚人。”(這時候認為長江上游是岷江。)

    “你要這么說的話,如今的大漢人難道不是楚人?所以咱們是漢人?”

    “你傻啊,我們本來就是漢人。”

    開明王朝的世系是非常完整的,從鱉靈代替望帝杜宇開始,世系就非常完整。

    普通人的這一套邏輯,讓讀過書的本地讀書人都為之一振。

    自己反復計算。

    好像是這么回事。

    咱們這兒的人就是古蜀人,古蜀開明王朝是楚人,大漢也是古楚人,所以現在咱們理應是漢人。

    而此時,認字的人,正在看報紙后面更重要的字。

    看的是倒吸涼氣。

    旁邊的人急忙問:“怎么了?”

    看報紙的人抬頭:“好家伙!漢使將會在南越國各地建立霍氏銀行!”

    霍氏他們知道,畢竟他們在霍氏旗下打工,霍氏的事情,他們清楚得很。

    霍氏銀行,是由大漢武侯霍海和大漢皇帝共同出資建立的。

    在長安城內部,有一座金山一座銀山一座銅山,金銀財寶堆積如山。

    而霍氏在大漢每一座郡城都有分行開設,每一家都存儲了金瓜銀瓜,和數不清的銅錢。

    為的就是普通人做生意時,只用帶上霍氏的借條就行,不用扛著死重的錢趕路。

    大漢來的工人和管理者,還有掌柜這些人,早就把銀行的便利在工作中抱怨給了下屬們聽。

    他們聽在耳里記在心里。

    也羨慕著。

    如果有一天,霍氏銀行也開到了咱們這兒來,那是多好啊!

    那樣自己可以揣著霍氏銀行的欠條,直接去番禺闖天下!

    雖然咱們這兒是安陽王王城舊地,但畢竟現在只是個普通地方了,哪有番禺好?!

    沒想到,現在霍氏銀行真的要來了?!

    “快看看有沒有寫,咱們能不能用錢兌換霍氏欠條!”

    讀書人繼續看了下去:“可以兌換,每一千文錢兌換兩千文五銖錢的欠條,但是要上交五十大錢給銀行,作為保管費。”

    “哦,對了,五銖錢,是咱們的半兩錢的一半重。”

    “大漢那邊一千克等于一公斤,一公斤等于兩斤或者四漢斤,一漢斤十六兩,和咱們是一樣的。而五銖錢是三點五克,咱們的半兩錢是七克。就剛好兩枚五銖錢就是一枚半兩錢。”

    這個計算算數如果是算別的,大家聽不懂。

    但是這是算錢,大家一下就聽懂了。

    就是我們用一千文錢可以換大漢兩千文錢,實際上重量購買力是一樣的唄?

    本來給霍氏打工的早就算是的大漢的五銖錢算法算工資了,大家熟悉的不得了,現在還能把自己家里的錢也換成欠條,那是好事啊!

    所有人都知道,霍氏銀行多的是錢,只要拿出欠條,他就一定能兌換出現金,所以根本不必存在家里了。

    至于欠債的跟債主要保管費?

    還真就是這樣。

    別看名義上寫的是霍氏欠條,實際上是硬通貨,比本地的大錢還硬!這哪是什么欠條,這分明是紙幣!

    當然,南越國的人也已經知道大漢那邊流行給祖先燒紙錢了,所以不叫霍氏欠條做紙錢,叫做紙幣。

    就算這里距離番禺已經很遠了,但霍氏的影響力還是觸及了過來。

    要知道,霍府和公主府的人在這里已經深耕了四年了。

    這里大量的富人,實際上都是霍府公主府的人。

    他們帶頭,普通人不跟?

    他們為什么不帶頭?他們中很多人都已經打算好了要去大漢過日子了,而很多就算選擇留下,也想的是大漢一統南越國,自己搖身一變成了有功之臣,成為了霍氏或者公主府商號在這邊的元老。

    何樂而不為?

    所以,大量的錢存進了銀行。

    本來大家就不怎么買本地產物,全都喜歡買大漢運輸過來的東西了,加上錢存進去換成了紙幣,大家更加不購買本地產物了。

    本地頭鐵的不認大漢的錢不認大漢的貨物的怎么會認霍氏欠條呢?

    南越國的通貨緊縮開始暴力加碼了。

    而這個時候,霍氏暫停了對糧食的大批量收購,轉為了售賣糧食的人,自己到牙行出售。

    這樣一來,用霍氏欠條,還可以繼續賣糧食,然后買大漢運過來的便宜糧食吃。賺取差價。

    而不認大漢不認霍氏的人,連以物易物都有點費勁了。

    他們可以選擇把貨物賣給認識的人,但人家拿到貨,轉手還是賣給大漢的各家商號。

    而如果不把貨物賣給商號,幾乎就賣不出去。

    本來霍氏收購糧食就是高于市場價收購的,這里面又給了大量的降價空間,現在降起來就跟天崩地裂崩盤了誒一樣。

    市面上接下來出現了很多亂象。

    因為通貨緊縮,商品跌價,所以賣出去時,就有很多人缺斤少兩。

    賣家缺乏稱重的工具,買家更沒有。只需要賣家把斗子換了,很容易就能辦到缺斤少兩。

    但是,霍氏商號可有稱。

    一個人發現缺斤少兩后,很多人都去稱。

    大規模的缺斤少兩。

    這更加導致大家更相信大漢的商號不愿意和本地人直接交易了。

    這更加讓本地貨物不流通的現象開始惡化。

    而此時,霍氏出手了。

    霍氏開始收購南越國各地的資產!

    只要不是霍府公主府的內線的人的資產,霍氏全部收購!

    本來,本地的東西就在狂降價格,各種資產,當然也是降價的。

    米都降價了,田不降價?

    田降價了田舍呢?

    田舍降價,吊腳樓怎么說?

    吊腳樓降價了,縣城的大房子怎么說?

    甚至于,還出現了很多拋售現象。

    這些拋售的人是怎么回事,沒人知道。

    但是他們拋出來的東西,除了霍氏之外,沒人買。

    霍氏和大漢的皇帝陛下,正在瘋狂的收購南越國的一切!

    這個消息在整個南越國彌漫,就算是普通的百姓,也都知道這一點。

    趙嬰齊根本拿不準霍氏在干嘛。

    但接下來,更可怕的事情發生了。

    霍氏銀行第二次宣布調整儲蓄,在霍氏銀行用金屬貨幣兌換欠條,不再收取手續費保管費,完全一比一兌換。

    以前一千文半兩錢,兌換兩千文五銖錢欠條,但是要出五十文半兩錢作為保管費。

    而現在,直接兌走,不需要保管費了。

    別小看這五十文,正在觀望的人瘋了一樣的開始兌換霍氏欠條。

    大量固守己見不愿意用大漢的錢,認為不安全的人也是繃不住了,全都投了。

    南越國就算是鄉村,在挑夫挑著豆腐、毛巾、肉、面粉售賣時,購買的人掏出的也是小額霍氏欠條了!

    隨著這個現象,本地除了糧食之外的商品繼續價格暴跌。

    包括地產田產。

    而此時,霍氏加大了收購力度。

    一座縣城的房子,昨天價值一萬半兩錢,但今天你只能八千大錢賣給霍氏。因為如果你不賣的話,明天那就只能以六千大錢賣給霍氏了。

    別人?別人沒錢買,也不會買!

    這個現象終于讓趙嬰齊看明白了。

    “他這是借了南越國人的錢,來購買南越國的東西!這還了得!”

    趙嬰齊看著賬目,番禺附近都被霍氏買了百分之六十了。

    他哪兒知道,其實番禺附近的田產,百分之八十都易主了,只是有百分之二十是被南越朝堂的百官給買了。

    他們可不是傻子,霍氏會白花錢嗎?肯定不會啊,你看霍武侯那么有風度那么聰明又有商業頭腦又有才華的人,坐鎮番禺,瘋狂收購田產,難道是沒有目的的?

    當然有啊!

    那咱們也買。

    只是,買歸買,不能告訴趙嬰齊。

    趙嬰齊不敢砍霍武侯還不敢砍咱們南越文武百官嗎?

    所以這些人全都在偷偷買,然后告訴趙嬰齊是霍氏買走了。

    至于南越國除了番禺桂林這幾座大城市之外的小地方,他們就沒買了,那些地方的田土,全都落到了霍氏手中。

    趙嬰齊看明白后,準備有所動作。

    但是,理智告訴趙嬰齊,還不行。

    霍氏居然掏出了幾十億的欠條,然后瘋狂收購南越國的田產地產。

    這是這么好收購的嗎?

    雖然南越國的地產便宜,價格才洛陽的五分之一,長安的二十分之一。

    但是整個南越國這么多地產,沒有百億大錢買的下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