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現在霍海給文家后人一點好處,也算是報了當初科舉時文翁幫忙背黑鍋的恩情了。 雖然后來并沒有發生多大的事兒,但保不齊有人懷恨在心,以后遇到文家后人踩一腳。 要是文家這些年能賺點錢,以后就看他們的造化了。 公孫敬聲離開后,霍海就把冒菜的配方給寫了出來,讓人去送給文家。 看霍海又開始忙正事兒了,衛長公主順口問了一句:“現在全國的城市化都在進行中,城市人口已經到了四成,接近五成了,像五都三港這樣的城市,城市化都七成以上了。” “如今成都的本地財政,積累了海量的資金。” “這三年,從天竺帶回來的東西,利潤越來越大,這些錢不花掉?” “現在是不是時候修建成都到長安的鐵路了。” 霍海拿起烤面粉腸吃了一口,回頭:“這不是錢的問題,從成都修路到長安,不死個幾千勞工,根本完不成,除非等技術進步,再等十年。” 衛長公主不開口的話,這件事情就一直在霍海心里。 按道理來說,到了霍海這個位置,幾千人的生命,換一條大漢生命動脈,這很劃算。 但是,這又似乎不那么劃算。 但,如果沒有這條路,成都一定會出問題。 當初霍海說服衛長公主留在這陰雨綿綿的小城,就是一句沒人坐鎮,成都必造反。 誰來都不好使,誰來誰造反。 派強力將領來這兒坐鎮,是害了他們。 就好像當初趙佗和南越國,衛滿和朝鮮一樣。 實際上,有線電能解決這個問題。 但是,霍海一直在觀望,霍海怕劉徹老年真的會出現什么癡呆一類的情況,那搞出有線電絕對不智。 而如果有一條鐵路,也能解決成都可能出現割據的情況。 畢竟成都之所以容易割據,是因為整個益州處在一個非常獨立的地理單元內部,而中心的成都又土地肥沃物產豐富。 這天然的城墻,這天然的糧倉,不需要誰去領悟,是個將領到了這兒,自然而然就能懂朱元璋那句頂級戰略‘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 而且,都不需要你去做什么。 幾千米高的墻就在益州四面八方,也不需要你去廣積糧,成都的糧食,你養在這兒的人口怎么都吃不光。 糧越吃越多。 在前世現代科技還沒發展起來的時期,為了壓制可能存在的各種情況,當時對于蜀地的征糧比例非常之高。 甚至導致天府之國這片地方,居然還出現了災害餓死人的情況。 但這又是必須做的事情。 和現在霍海遇到的情況類似。 修建一條鐵路,就能解決問題。 問題就是,修建這一條鐵路,要死幾千勞工。 霍海還是下不定這個決心。 其實等一等也行。 只要霍海一直待在成都,那么無論是誰坐在蜀郡太守的位置上,都不可能造反。 因為,他想造反的話,霍海會比他自己先知道。 只要霍海能在成都,能收到霍氏和皇室的一手情報,就沒有任何人能造反。 問題是,霍海能在這兒待多久。 如果能待下去整整十年,那等搭建鐵路的技術再進一步,再修建這條鐵路也行。 現在北方正在修建鐵路,甚至除了主干道,還有一些分支道路。 北方修建鐵路的難度不比成都通長安簡單。 那邊也要死人。 但是,丁零那邊,本來每年打仗就要死成千上萬人甚至更多。 而且那樣死人,大家還吃不飽飯。 現在有飯吃,有錢賺,修鐵路而已,死當初一年死的四分之一的人就夠了。 誰不愿意? 問題成都這邊情況不同。 成都這邊商改已經十六年了。 十六年前生的小孩,一輩子都活在工業革命之中,對歷史上的苦難一無所知。 他們兩歲開始吃冰糖,三歲升級果糖奶糖,四歲就吃上了具有濃郁蜀地本地特色的麻椒糖,一輩子都是過的甜日子。 在這樣的成都,如果要幾千條人命才能修建一條鐵路,那必然會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一種創傷。 霍海不怕挨罵。 霍海怕的是給后來人留下任何鬧事的借口,理由。 衛長公主背后,一直在猶豫的步羌,最終開口:“調集羌人部落。” 霍海:“現在沒有羌人部落了,他們也是漢人了。” 步羌:“但是,他們生活在高山上,不會在乎這些,能夠成為鐵路工人,對他們反而是一種幸運。” 霍海看向步羌:“合適嗎?” 步羌自己,就是羌人。 當初的小女孩長大了,現在依舊是衛長公主的丫鬟,不過陪嫁給霍海了,算霍海的妾室。 步羌在現在的羌人部落,或者說應該說是叫雪區山民中,地位很崇高。 如果按照步羌的提議來,未來搞不好被罵的是步羌。 霍海可沒有讓女人背黑鍋的習慣。 還有,好不容消除了羌人的概念,讓所有部落都認為自己就是漢人,只是生活在封閉山地之中,現在世界連通了,自己走出來了。 如果因為一條鐵路,羌人概念又復蘇了。 得不償失。 步羌:“如果能成鐵路工人,事后又怎么會罵呢?” 霍海抬頭看了看步羌。 問題就在這兒。 沒有永遠的鐵路工人。 人可以隨水草而居,卻不可能跟著鐵路沿線一直遷徙。 人賺了錢之后,不可能帶著老婆孩子一直搬家。 所以,鐵路工人能做,但就那二十來年。 說到底,不是什么人能干這個事兒什么人不能干這個事兒的事情,不是高低貴賤之分。 而是話語權的問題。 一旦形成了群體標志,這個群體必然是要獲得話語權的。 只是越是發達富裕地區的人話語權越高,對待起來越是要細致。 這才是現今大漢最難的難題。 劉細君:“可不可以嘗試,給死者高額補償。” “不行。”霍海:“如果有人故意謀害,用這個方法賺錢怎么辦?” 都不是如果,而是一定會產生,而且是海量的產生。 衛長公主猶豫了一下:“其實,還有一種可能,能規避這個問題。” 霍海也知道衛長公主說的什么意思。 其實很簡單,蜀郡的人自己提出要建鐵路,那再多的苦,也是自己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吞。 霍海實際上稍微引導輿論,就能讓蜀地的代表喊出修鐵路的口號。 但,霍海不喜歡動輿論作假。 思索了一下,最終霍海還是決定用經濟手段解決這個問題。 “讓北方各地,加大對香油和茶葉的消耗。” 一旦茶葉和香油持續漲價,人力運輸卻又跟不上,鐵路修建還是會被提出來。 這條鐵路或許會是蜀地的人集資建設,霍海不參與營收。 但誰也不會知道,實際上這條路從規劃到出現甚至是修建的契機,都是霍海在主導。 衛長公主捏著霍海的手:“放心去做吧,其實所有人都支持你,只是你考慮的太多了,給自己的壓力太大了。” 霍海知道,但是,既然做了,為什么不做的好一點,更好一點呢?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