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潘縣尉的推理-《大宋神探志》
第(2/3)頁
“為死者說話,告慰生者的職業,不該如此啊!”
狄進心里想著,依舊耐心等待,雷婷婷卻等不了了,尤其是發現胖胖的哥哥雷澄站在屋外,臉上難堪得都要哭出的模樣,高聲開口道:“仵作正在驗尸,我們理應等待,可潘縣尉如何在此之前,就分辨出了三位嫌疑人,難道不該解釋一下么?”
“原來是雷家小娘子!”
潘承炬的目光望了過來,發現狄進、狄湘靈和雷家人站在一塊,不禁皺了皺眉頭,沉聲道:“也罷,本官就解釋一番!先問一個問題,郝監院的身體如何,可是魁梧健碩之輩?”
眾學子面面相覷,幾名講師先生則默然不語。
潘承炬似乎早知道他們不會回答,自顧自地接上:“答案是否定的,剛剛仵作已經有了基本判斷,尸格有言,死者體虛,乃膏人之態……”
《說文解字》中有言,“凝者曰脂,釋者曰膏”,凝聚在一起的肥肉叫脂,松軟的肥肉叫膏,膏人之態,講白了就是身上的肥肉松松垮垮。
這話一出,大家都很尷尬,畢竟議論一個人胖瘦,本就不甚禮貌,更何況還是一個死者。
“實際上弄清楚這點,此案的兇手特征,就已經暴露了!”
潘承炬見眾人一片沉默,嘴角微揚,帶著一絲悄悄的小得意,開始講解:“但凡行兇,可以分為兩種:一是激情殺人,起初并無殺心,在雙方言語或肢體沖突的過程中,心緒翻騰,暴怒之下,憤起殺人;一是預謀殺人,惡念久蓄,處心積慮,害人性命。”
“殺害郝監院的兇手,本該是激情殺人,因為郝監院是希望能和對方談一談的,站在這位有德長者的角度上,至少那個學子犯的錯誤,還有挽救的機會,或許雙方見面后,那學子無悔改之意,反倒是惱羞成怒,一錯再錯……”
“但郝監院身亡的方式,卻明確否定了這種可能!中毒身亡,定然事先早有準備,不會臨時起意!”
聽到這里,狄進都對這位有些刮目相看。
可以啊!
這番劃分,在后世不算什么,幾乎是人盡皆知的事情,哪怕不是刑偵專業,也能說的頭頭是道,但古代如此清晰的剖析,就著實了不得。
潘承炬頓了頓,欣賞著眾人的驚嘆,卻也還是主動承認:“此乃我昔日在書院進學時,聽得一位同窗所言,對此深以為然,并非獨創。”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