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九十六章 公孫策與狄進的推理碰撞(第三更)-《大宋神探志》


    第(3/3)頁

    “依學生之見,兇手早有殺心,萬事已備,偶得此書,受蘇無名探案之舉震懾,擔心惡舉敗露,又報以僥幸之心,特以此法擾亂刑斷!”

    “故而兇手絕非使用書中之法殺人,而是欲利用此書,來嫁禍他人,妄圖脫罪!”

    “所幸此書學生未有售賣盈利之念,只作三兩好友間的贈予,讀者寥寥,不知案件的詳情,兇手想要嫁禍,就必須促使此書為府衙所知。”

    “故而三日之內,若有人迫不及待,將書中的公案與現實的罪案聯系到一起,以上推測就有了立足之證!”

    “提供線索者,或為真兇,或是被真兇迷惑!”

    “盼府衙破案,為公案正名!為千古以來,孜孜不倦追求真相者正名!”

    看完第二封信,陳堯咨撫須贊嘆:“不愧是狄仕林!”

    公孫策則迅速面紅耳赤,俊美的面容上滿是羞憤與不甘:“我居然中計了?”

    他的推理確實錯漏了關鍵的一點,這部公案的原作者!

    由于讀者稀少,很難在短時間內將這兩者產生關聯,公孫策屬于適逢其會,純屬巧合,但與劉從廣產生過矛盾的狄進,卻是有極大可能被牽連到案件里面來的……

    到時候他一出面,只要一聽案件的來龍去脈,豈會不知道手法動機?那一切不就全部暴露了么?

    所以公案情節是幌子,真正的目的就是要讓人聯想到這部,按照上面的手法破案,那反倒落入了兇手的算計之中!

    如此說來,他就被繞了進去,險些置好友于不利的境地……

    是可忍孰不可忍!

    “將那劉府宅老帶過來,本官要親自審問!”

    相比起來,開封府衙就很高興了。

    但凡查案,切入點最為重要,有時候真正說穿了不值一提,但在茫茫線索中尋找到最有價值的那個,卻是需要付出無數努力。

    現在狄進的兩封信件,提供了一個明確的思路,自是振奮人心。

    照這樣查案,說不定今晚就不用加班了……

    真好!

    能大大減輕工作量,那位于家中不露面的,才是真正的神探嘛!

    正當開封府衙上下精神抖擻,準備以全新思路尋找真兇之際,又有衙役快步入內稟告:“稟大府,宮中來人了!”

    左右一驚,陳堯咨的面色也沉了沉。

    不多時,在數名內官的簇擁下,一位五十歲上下,相貌雍容的老者,邁著方正的步子,走了進來。

    由于對方明顯帶著太后的懿旨而來,陳堯咨也出面相迎,稱呼道:“中貴人!”

    宋朝的宦官不稱太監,總稱為內侍、內臣、宦者、中官,宋人也不稱他們為“公公”,一般稱官職,“中貴人”則是宮外人對宦官的普遍尊稱。

    當然,如果是一個小內侍,稱“中貴人”自是尊稱,但來者是太后的親信,內侍都知,勾當皇城司公事的江德明,只稱呼一聲“中貴人”,反倒帶有明顯的疏離。

    江德明臉上的神色卻只有悲傷,憂慮的嘆了口氣:“陳直閣,太后驚聞劉家噩耗,大是悲慟,命老奴來問一問,那膽大包天的賊人可曾拿住了?”

    陳堯咨面無表情,實則心頭一緊。

    劉從廣之死,絕不是簡單的查案緝兇,但也不能不查案緝兇。

    陳堯咨原本的打算是,抓緊時間,根據狄進提供的破案思路,將案情告破,再根據真兇的身份和動機,進行下一步政治博弈。

    但現在辦不到了。

    畢竟發現了《蘇無名傳》與案件產生關聯的,是死者的兄長劉從德,此人可能是真兇,也可能是被真兇慫恿,當然無論是哪種,一旦發現開封府衙的反應不如其所料,都會選擇繼續入宮告狀。

    如果劉家先一步將這件事捅上去,太后再宣告,兇手正是因為看了趕考士子所著之書,才謀害了劉從廣,那陷入被動的就是他們了,后面且不說真相,再要扭轉輿論,都千難萬難。

    陳堯咨向來行事果決,腦海中轉過這些念頭,毫不遲疑地轉身,將書冊和信件拿起:“中貴人來得好,老夫正要入宮,向太后親自稟明此案的蹊蹺之處!”

    請訪問最新地址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