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兩百五十七章 晏殊和范仲淹強勢圍觀-《大宋神探志》


    第(2/3)頁

    向來是提刑司審核地方的斷案,什么時候反過來了?

    這位知府的反應,讓洪邁的臉色愈發難看,眉宇間更是露出羞惱之色,顯然是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再也等不下去:“下官告辭!”

    晏殊目送他上馬離去的背影,眼神微動,敏銳地察覺到這事恐怕不小,去邀請范仲淹反倒不在于一兩日的差別,當機立斷地折返府衙,喚來心腹:“去查一查,提刑司出了什么事!”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何況衙門人多口雜,吏胥更是管不住嘴,很快那邊的消息就傳了過來。

    卻是一封來自兗州的書信,直接送到了提刑司的案頭,痛斥提刑司輕率斷案,掩蓋真相,更言明刑獄一事關系生民司命,尤為重要,如此行徑無異于知法犯法,法不可恕!

    洪邁勃然大怒,險些將信撕了,當即帶著提刑司下屬,準備去往兗州,給對方一個顏色瞧瞧。

    “兗州?”

    晏殊對于兗州自有關注,畢竟呂夷簡就被貶去了那里,聽說之前還鬧出了彌勒教的風波,但如此口氣斥責一路提刑司,自然不會是那位老辣的呂相公,那么另外一個人就躍然而出了。

    “此信恐怕是狄仕林所寫!”

    早在狄進還未高中三元時,晏殊就對這位后輩印象上佳,欣賞那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更欣賞“人命大如天”,小小年紀,就有大賢濟世之心!

    不久前晏殊還了解到,這位在兗州不僅緝拿匪賊,還興修水利,造福一方,這才是一任同判該做的事情,而不是由于擅長查案,就一心撲在案件上。

    如此知進退,明得失的人,如今敢于跟一路提刑官正面開戰,洪邁又是錯判了什么案子,惹得對方這般憤怒?

    晏殊承認自己有偏向,可但凡了解過洪邁的過往,再看看這位至今還被京畿百姓稱頌的神探事跡,很難不讓人產生偏向……

    “再去仔細問一問,兗州發生了何事?”

    “提刑司近來沒有審查兗州的案子?”

    只是進一步得到的消息,又讓晏殊微微凝眉。

    倘若是兗州的案子,身為同判的狄進,完全可以向提刑司提出質疑,但如果是別的州縣之案,兗州同判出面打抱不平,就很不合適了。

    兩府重臣,豈會被這點小事難倒,晏殊只是眼神微動,就有了主意,對著仆從吩咐:“走!去寧陵縣!”

    馬車一路出城,往寧陵縣而去。

    古時守孝三年,在這段時間里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能做,而是生活的諸多方面,要有節制和約束,以示對亡者的哀悼、思念和尊重。

    一般而言,國朝的丁憂官員都是辭官守喪,有些官員會利用守喪的時間讀書或著述,有些官員會在家鄉的縣學任教,也有些為表達其對亡父母的依依不舍,在墳墓旁搭起臨時住所守孝,謂之“廬墓”。

    這些都是正常的盡孝,但有些行徑就超出了孝道的范圍,成為了表演,比如廬墓三年,“州上其狀”“賜帛五十匹、米三十斛”,有的廬墓十余年,“州具以聞”“詔賜孝子絹三十匹,米三十石”,甚至還有珍奇植物出現在墓旁、動物受到感化、天降甘露、洪水繞道等等,往祥瑞上靠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