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什么!五百精兵,逃出來的不足三十人?” 夏竦眼睛瞪大,緩緩坐下。 他從劉平的驕狂自大中,已經預見到了打敗仗的可能,但萬萬沒想到,會敗得如此之快,如此之慘! 畢竟面對的又不是遼軍,只是一群窩在老鼠洞里的賊子,若不是對方占據地利優勢,怎么都沒有敗陣的理由,即便有了地利之勢,也不該這樣慘敗啊…… 夏竦定了定神,開口道:“劉平呢?” 前去打探消息的仆從回答:“劉提轄身負重傷,抬回宅中……” 夏竦面無表情,如果真的壯烈犧牲,朝廷反倒不會怪罪,活著回來并不見得是好事,不僅是劉平要問罪,舉薦他的自己也會淪入被動。 不過夏竦自詡君子,倒也不能盼著對方身死,稍作沉吟后,起身道:“更衣!我要入宮!” 當夏竦來到宮城的時候,正好遇見了召集的內官,而兩府的其他宰執,也不約而同地主動前來。 劉平慘敗的消息傳來,由上至下,都驚呆了。 并非所有人都看好,這一戰就能將無憂洞犁庭掃穴,但所認為的失利,莫過于賊人借用地形,與官兵迂回,最終無功而返,較為狼狽。 實在沒想到,會是慘敗到近乎全軍覆沒! 王曾、張士遜、呂夷簡、魯宗道、張耆、陳堯咨,都不禁發出一個疑問。 國朝禁軍的戰斗力,真到如此地步了? 不過終究是宰執重臣,歷經宦海風波,哪怕心中驚怒交集,表面上依舊穩得住,徐徐步入垂拱殿中。 相比起來,端坐在御座上的趙禎,臉色就是青白相加,劉娥的面容則一片沉靜,喜怒不形于色。 待得眾宰執立于圓凳前,劉娥開口:“此番剿賊大敗,眾卿議一議!” 夏竦上前半步,躬身道:“老臣舉薦劉提轄,致有此敗,望太后、官家降罪!” 劉娥平靜地道:“劉平乃名將之子,又于地方多有平賊功績,夏參政所薦并無失當,何至于降罪?” “謝太后寬宏!”夏竦面露沉凝之色,再度躬身,退了回去。 這個時候堂堂正正地承認,反倒是最佳之法,畢竟他的舉薦不是破格提拔,如果要以結果論罪的話,那往后沒人敢舉薦旁人了,果不其然,此事輕輕揭過。 其他宰執也沒覺得夏竦失當,因為劉平的能力和官位確實很適合,但也正因為不是什么毫無經驗的勛貴子弟領兵,氣氛不禁愈發沉重起來。 有一個很尷尬的地方在于,劉平的剿匪之策,是事先上報的,若不是無憂洞內地形受限,恐怕就要發揮老趙家的優良傳統,賜陣圖了。 軍事水平越高超的皇帝,越不喜歡遠程微操,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明確拒絕隔空指揮前線作戰,比如宋太祖趙匡胤,給予前線將領相當程度的自主決策權,反之則花樣百出。 北宋的一眾皇帝里,由于微操前線間接導致百萬軍民喪于西夏的宋神宗,現在還未出生,很可能也不會出生了,不過已經有了兩位微操大師,那就是喜歡授方略傳陣圖的宋太宗,和完美繼承了他這點的宋真宗,后者更夸張,每年都出陣圖示將領、示輔臣、示宰相,直到澶淵之盟后才消停。 歷史上的宋仁宗也免不了有這個毛病,他出陣圖的同時,讓群臣也踴躍獻陣圖,最后連晏殊都看不下去了,上奏“請罷內臣監兵,不以陣圖授諸將”…… 在這樣的優良傳統下,劉平攻無憂洞的戰術,自然也是先上報,經過了層層審核同意,再最終執行的。 所以哪怕在場的眾人不愿承認,但也不得不承認,從制定戰術那一刻起,朝堂高層就都犯了輕敵的大忌。 眼見宰執沉默,劉娥繼續開口:“方才機宜司已將幸存禁軍的供詞呈上,還原了整場圍剿的細節,諸位卿家看一看吧!” 內侍將供詞奉上,眾臣傳遞,很快明白了詳細始末。 官軍慘敗有兩大原因。 其一,無憂洞賊人派出人手誘敵,一接觸到官兵就佯裝敗退,劉平接連幾次都發現賊人一觸即潰,以為此前的攻心之策完美奏效,賊人全無斗志,接下來便是屠戮,為求除惡務盡,竟托大到分兵深入,結果慘遭圍堵,反被各個擊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