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又怎么了?” 蕭匹敵哈著酒氣,走出屋子。 自從上次刺殺后,這位館伴使可是常常居于四方館內,不敢有所松懈,但話雖如此,今日壽宴完畢,宋人使團也即將離開,還是松了一口長氣,覺得卸下了千鈞重擔。 而就在剛剛,外面隱隱傳來大喝,似乎是狄正使的聲音,待得蕭匹敵出了房間,嗖的一根箭矢,幾乎是貼著他的臉射了過去。 蕭匹敵腳下一踉蹌,險些撲倒在地,然后瞬間醒酒,聲嘶力竭地大吼起來:“敵襲!敵襲!” 不光是大吼,他轉回屋子,取了兵器,出來后就發現了交戰的雙方。 得益于后院的動靜,班直侍衛同樣被驚動,副使潘孝安的屋子外,守約領著四五人趕到,與六名賊子激戰在了一起。 “兵分兩路?西夏人連潘孝安也不放過?” “失敗后的泄憤么……不對!” “殺使臣,不是為了贏下外交,而只是為了殺使臣!” 事實證明,雙方都不可能講江湖規矩,狄進一嗓子展開了正義的圍攻,李元昊干脆是兵分兩路,他帶著六名親衛從后院翻了進來,六名親衛則從另一側翻入四方館,朝著潘孝安的屋子摸去。 所幸這邊率先發現了李元昊,以致于另一邊也提前暴露,而在發現不遠處的廝殺,狄進突然明白了對方這異于常人的思路。 最初發現李元昊再度行刺時,任何人都免不了意外,也會覺得十分荒謬。 遼帝壽辰,勝負已定,就算對方真能得手,除了更加激怒宋遼兩國外,也改變不了什么,堂堂一方政權的繼承人,又是從小征戰沙場的將軍,居然當刺客當上癮了,簡直愚不可及! 狄進起初也是這么認為的,但現在卻意識到,李元昊并不是愚蠢,而是將這場較量,當作了宋夏之戰的前序。 這位歷史上的西夏開國君王,是個戰爭瘋子,偏偏此人最擅長的戰術,是示敵以弱,誘敵深入,再全殲之。 這其實有幾分被逼無奈,西夏國力相較于宋遼,終究是絕對劣勢的一方,李元昊哪怕再是二丁抽一,窮兵黷武,也必須承認國力的差距。 當然正常人的想法就是我不打了,成為地方割據政權的王,享受榮華富貴的生活沒什么不好,李元昊的想法是,國力不足,用戰爭的勝利去彌補。 而戰爭中的攻與守兩方,差距巨大! 李元昊在遼國的所作所為,一邊將西夏逼到破釜沉舟的境地,李德明原本不愿意直接反宋,現在也被兒子架上戰車,另一方面他也希望宋軍主動進攻,入西夏瀚海之地,為接下來的軍事勝利創造出最有利的條件! 別人將軍事視作政治關系的延續,在此人心里,一切卻都可以圍繞軍事行動展開! 有鑒于此,狄進繼并肩子上后,立刻補充了一句:“李元昊,你倒行逆施,卻不知我朝一向只興仁義之師,出兵之前,自是先關閉榷場,你們一粒山鹽也休想賣過來,黨項人重回貧苦,各族自然悔過,待得接納了悔過之人,再剿滅爾等忘恩負義之輩!” “嗯?” 相比起上一次狄進的喝罵刺激,李元昊理也不理,頭都不回地離開,這次的話語傳入耳中,他的面色即刻變了,凝視過來。 火光搖曳中,雙方遙遙相望。 狄進看的,不是偏執自大的刺客,而是以繼承人之身,一力引導政權走向的狂人。 李元昊看的,也不再是代表大國尊榮的使臣,而是一語道破真實意圖的宋人。 西夏經不起關閉榷場,禁止山鹽,封鎖貿易的軟刀子割肉,卻渴望真刀真槍的沙場對決,所以他才一而再再而三的行刺,純粹就是希望徹底激怒宋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