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小將狄青……麾下僅三百巡邏士卒……全滅五百契丹鐵騎……莫不是在誆我?” “誆你作甚,軍中已然傳遍,并非秘密!” …… “領著三百人就把五百北虜打趴下了,真是威風!” “假的?尸體能作假么?扒下來的北弓甲胄能作假么?可惜俺沒有撈到這份軍功,不然現在至少是軍將了!” …… “人家命好,姓狄,狄相公也姓狄,我沒這好命啊!不然我上我也行!” …… 事實證明,辦法總比困難多,即便為數不多的幫手選擇了離去,為了在兩日內完成劉六符交托下的任務,“宿住”依舊冒險潛入了恒山山脈最西邊的樓板寨,通過原定的計劃,打聽到了消息。 事實又證明,困難總是想象中要多,當“宿住”反復確定了消息無誤后,臉色徹底陰沉下來。 狄進、狄青,一個出身并州,一個出身汾州,兩州緊鄰,同屬河東,顯然不僅僅是同姓氏的巧合,關系極為密切。 而身為“金剛會”的二代首腦,更沒有忘記,狄青正是靠著從會內刺客的手中救下李順容,得了官家賞識,成了有品階的武將。 現在這個人,居然成了全滅遼軍精騎的將軍? “宿住”實在不能接受。 總不能姓狄的都這般厲害吧? 狄進畢竟是三元魁首,科舉第一,這狄青刺配入伍,能有今日,怎么看都是機緣巧合,幸進之輩! 那就是宋軍變得厲害了? 不! 澶淵之盟后,宋朝忘戰去兵,武備皆廢,京營禁軍衰敗的種種具體表現,“金剛會”都收集過,不會有假。 所以排除其他可能,那就只有一個原因。 遼人變弱了! “師父一直希望遼軍再度發兵南下,結果自從簽訂澶淵之盟后,兩國已有二十五年太平,原來不是契丹人不愿意,而是他們的武力軍備,也遠遠不比從前了么?” “宿住”從小就被寶神奴灌輸思想,認為只有兩國重新開戰,自己才會有用武之地,現在這個發現予他而言,無異于晴天霹靂。 “金剛會”本就處于最低谷的時期,倘若契丹強盛,他們依附于雄踞北方的大遼,還有重回巔峰的可能,可如果遼軍都打不過宋人,那他們怎會有出頭之日? “我該……何去何從?” “宿住”一路恍惚,甚至不知自己是如何回歸遼營的,只是再度完全清醒時,已然跟在劉六符身后,朝著中軍營帳而去,前方還傳來這個漢臣的叮囑:“待會見了蕭將軍,稟告宋人軍情時,你要注意些言辭,蕭將軍心憂國事,近來心緒不寧,明白了么?” “明白!” “宿住”應了一聲,剛入帳篷,就見到蕭惠端坐在桌案后,噴薄著怒火的雙目惡狠狠地瞪了過來。 他心頭一凜,也知道遭此慘敗后,這位本就脾氣暴躁,對下嚴苛的契丹貴族,更會興無妄之火,趕忙拜倒下去,用標準的契丹話道:“屬下拜見蕭統軍!” 蕭惠從嘴唇里擠出一個詞:“講!” “宿住”抿了抿嘴,沉聲道:“此番伏擊蕭十四將軍的,是宋人將領狄青,此人是狄進的心腹,曾救下了宋人小皇帝的生母李氏,得以為官,此后一直得狄進提拔,才有了今日的地位……” 將事實與腦補混為一談,果然蕭惠的注意力被吸引過去,微微點頭,并不詫異:“這就難怪了,上面有經略安撫使撐腰,自然不像尋常宋人武將那般束手束腳,他調動了多少軍馬?” “宿住”道:“表面上只有三百人!” 蕭惠面色立變:“三百人?怎么可能!” “宿住”道:“按照軍中調遣,確實只有三百人,此事已經傳遍十三寨,宋軍上下皆知,正是狄進為其心腹造勢!” 蕭惠哪怕一生敗多勝少,是宋和西夏的好朋友,但基本的判斷還是有的,厲聲道:“無論造不造勢,手下人馬總是不變,難不成狄青能調用三千兵馬,只作三百之數么?” 無論是宋遼還是西夏軍隊,殺良冒功之事或多或少,總歸不可避免,可反過來,讓本就立功的將士不領功勞,只為了凸顯將領帶兵人數之少,這等情況是不會發生的,上面想要隱瞞也瞞不住。 “宿住”其實同樣是這么想的,但他不能這么說,而是要盡可能地找理由為遼軍打氣,使得他們不放棄戰爭的信心:“屬下以為,三百之數不可信,宋人邊關多民夫鄉勇,這些人若是組織起來,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狄青正是利用這點,令鄉勇埋伏于石峽谷中,才能彌補兵力上的不足!” 此言一出,立于兩側的蕭慈氏奴和劉六符倒是微微點頭,覺得有些道理,唯獨蕭惠面容愈發扭曲起來:“依你之見,宋人的村民,都能對我大遼的百戰精銳產生威脅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