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放眼望去,隨處可見用黃土夯筑而成的高墻,有近丈高,堅固耐用,再看建筑格局,分明是將之當作一座小型的堡壘,倘若外賊真的殺入城中,還能據此地而奮力頑抗,顯然兼顧了民政與軍事之用。 毫無疑問,在邊地看到這樣的州衙,更讓人安心。 狄進一路走著,頗為滿意,再大踏步地進入正堂,于主位上立住。 以同判孫霖為首,眾多官員齊齊行庭參禮:“拜見知州!” 狄進領了此禮,朗聲道:“夏州李德明不敬天威,犯上作亂,于陜西大敗,依舊野心不改,欲圖謀河東,我此番得授經略安撫緣邊招討副使,領麟州軍政,正是為平定西夏之亂而來,麟州上下事務,還望諸位通力合作,以安邊民,以抗外賊!” 眾人面色略有怪異,齊聲領命:“下官領命!” 狄進當先坐下,抬了抬手:“諸位入座吧!” 州衙官員紛紛入座,氣氛一片肅穆。 狄進率先看向次位:“孫同判,你身為同知州,又早至麟州,對此地軍民風貌定有了解,還未請教?” 孫霖早想到這位的行事風格,不同于那種慢吞吞的年長官員,但如此雷厲風行還是令人有些詫異的,定了定神道:“下官這就向狄相公,稟明州內政務……” 隨著這位不急不緩的聲音娓娓道來,狄進仔細聆聽。 不得不說,天圣年間終究不比后來的仁宗中晚期,為了應付西夏李元昊連年的入侵,暴兵百萬,拉開一條長長的邊線,由此極大地加重了國內的負擔,激化了各方的矛盾,邊民的生活也是苦不堪言。 現在宋夏攻守之勢轉換,看似李德明是侵略一方,實則他是被遼國的態(tài)度和宋廷關閉榷場,機宜司又不斷在民間散播消息的架勢給逼的,宋廷這邊以逸待勞,邊地壓力并不大。 麟州各方面的狀態(tài)就不錯,在軍事上有精銳馬步禁軍駐扎,與豐州、府州連成一線,形成河東西北戰(zhàn)區(qū),在后勤輜重上又得后方各州補充,若說穩(wěn)若泰山,還不至于,但三州并不畏懼李德明來攻,反倒有些躍躍欲試之感。 士氣可用! 唯一的不妥之處,就是番人各部了。 無論是李德明率軍前來攻打時,番人為其引路,探明消息,還是宋軍要打進夏州,番人部族在后方生亂,都是一個令人不安的因素。 所以說著說著,孫霖自然而然地提到了這些部族的首領:“乜羅自得國朝授殿侍之位以來,此前還算安分守己,只是近年來與夏州往來甚密,這一月之中,就有三批夏州使者暗中前往乜羅的部族拜訪!” 狄進眉頭微動,機宜司稟告的也是三批使者,這位同判顯然是消息靈通之輩:“你是如何處置的?” 孫霖早有準備:“狄相公容稟,下官靜觀其變,未作處置!” 狄進不動聲色:“是何緣由?” 孫霖道:“原因有二。” “首先,這些夏州使者身份不高,并非夏賊李德明麾下的臣子,只是黨項商賈,往來兩州,即便拿下,也定不了乜羅的重罪!” “其次,乜羅狡詐,對于夏州來客頗多敷衍,并未給予任何回應,我們若是強行拿人,反倒顯得過于重視,讓番人有了與官府對抗的底氣,愈發(fā)驕橫!” 狄進終于露出一絲笑容:“孫同判所言有理,這些試探往來,誰先沉不住氣,誰就會落于下風,你做得很好!” 這位能了解得如此清楚,顯然在乜羅的部族里面有著眼線,此時不亢不卑地講出,也是展現出了身為副手的存在感。 同判與知州,既有上下尊卑,又要分庭抗禮,任何一位有才干的官員,都會如此為之,孫霖確有此意,眼見這位主官大度,趕忙見好就收,放低姿態(tài):“狄相公謬贊,乜羅勢大,下官也是不敢貿然行事,影響了大局!” 狄進接著問道:“乜羅現在何處?” 孫霖道:“就在昨日,此人突然宣布閉關,為番人各部的風調雨順祈福!然名為祈福,實則并不在主帳之中,不知藏于何處,具體緣由,下官亦不知情……” “哦?” 狄進視線轉動,看向屬官:“你們可知乜羅為何在這個關頭,作此行徑?” 洪朗眼見孫霖的自作主張,沒有觸怒這位經略相公,率先應道:“下官以為,這是畏懼狄相公,我朝能在雁門關外,殺得北虜不敢進犯,區(qū)區(qū)西羌番民,又算得了什么?” 狄進微微點頭,面色如常,看向其他人:“諸位以為呢?乜羅如今的舉動,對于朝廷是利是弊?” 有了前兩人的暢所欲言,其他官員也不甘落后,紛紛闡述起自身的見解。 “自是有利,番人各部沒了首腦,若是再有與西賊往來,助紂為虐的,直接滅去幾個部族,絕不能任由他們囂張跋扈!” “倒也不能這么說,乜羅在時,我等只要安撫住這個番人首領,便可維持平和,乜羅一閉關,各番族沒了統一的號令,更加不可約束!” “那就趁著夏賊不敢進犯,先將乜羅拿下,此人突然消失,定是圖謀不軌,不可任其生事!” …… 一輪下來,狄進對于麟州班底,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