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錯!” 狄進頷首,又叮囑道:“如今李德明已是窮途末路,無論是他的身體,還是西夏的局勢,都撐不了多久,而李元昊無論是世子的傳承地位,還是更甚其父的軍事能力,都是李德明最后的救命稻草,機宜司接下來的重點,就在此人身上!” “是!” 大榮復領命去了。 狄進則回到越來越完整的沙盤邊上,看著一支支代表軍隊的帥旗,朝著銀夏地區進發。 七百里瀚海是難以跨越的屏障,后勤補給線拉得太長了,如果再來一場沙塵暴,連遼國那種數十萬鐵騎的軍隊,都可能折戟沉沙,大敗而歸,所以西夏將國都選在了興靈之地,穩居后方。 但銀夏不同,以宋軍如今的威勢,攻取銀夏只是時間問題。 唯獨可惜的是,如今是隆冬季節。 對于中原王朝來說,冬天打仗一直是竭力避免的事情,冬天行軍要受到嚴寒和暴雪所帶來的行軍阻礙,積雪不僅會影響士兵的行軍,也會給后勤運輸造成巨大的困難,當年李世民親征高句麗,都是因為深秋的到來,擔心冬天后勤難濟,于是草草退兵。 所以別以為只是時間問題,這個問題很大。 “李德明來到銀夏,堅守前線,抵抗力度必然激烈!” “如果在天圣九年來臨之前,不能將銀夏地區收入囊中,來年就算拿下,只要遼帝不死,遼國那邊必然也會發兵入夏,助西夏人重新將地盤奪回來……” “這個冬季,至關重要!” 狄進目露沉吟,還是在銀夏之地上點了點。 如今己方能夠完成的,已經基本到達極限,定邊十策、將領更替、整頓軍務、兩路并進,在天圣年間能做到的,只能是如此了。 想要取勝,唯有在削弱敵人上面想法子! 怎樣讓李德明早死呢? 正思索著,侍從稟告:“狄相公,甘谷族長乜羅求見。” “帶他去前堂奉茶。” 狄進聞言淡淡地道。 如今軍事部署已定,這座沙盤就不是誰都可以看的了,得換個地方接見。 再考慮片刻,對銀夏的局勢分析告一段落,狄進朝著州衙前堂走去。 到了門口,就見乜羅端坐在位置上,身前的桌案上冒著熱氣騰騰的暖茶,臉色陰晴不定,聽到腳步聲才猛地起身,略有些慌忙地躬身行禮:“下官拜見狄相公!” 狄進打量著他:“‘司命’的事情,有發現了?” “是……” 乜羅抿了抿嘴,沉聲道:“英夫人全族失蹤的案子,有進展了!” 狄進眼睛微微瞇起:“這么快?” 他之所以不急,是因為八年前的案子,堪稱陳年往事,根本急不得,當年京師里三年前的滅門案,都費了多少心思,更別提這種偏遠的邊州,沒想到這么快就有了進展。 乜羅沉聲道:“此事下官也覺得古怪,所以有些遲疑,既擔心錯失了機會,又擔心是賊人故意漏出的線索,左思右想,還是不敢大意,當稟明相公!” “下官的親信巴魯,曾于八年前調查了秦氏一族失蹤的路線,六年前調解一場部族之間的沖突而亡,番人為了爭奪田地、水源、牧場,往往廝殺激烈,這等前例不止一次。” “直到相公提醒,下官才意識到,巴魯之死的背后或許另有蹊蹺,這次親自調查,才發現巴魯居然與秦氏一族早有往來,還受過英夫人的恩惠!” 狄進道:“何等恩惠?” “上一輩的大恩!” 乜羅道:“英夫人樂善好施,喜歡救濟窮困,巴魯之父曾經受過英夫人的恩情,后來舉家遷到麟州,入了我甘谷族定居下來,又因勇武,此人還被我看重,成了親信。” 狄進道:“所以當年英夫人全家失蹤,巴魯受你之命去調查,還有這層關系?他是主動請纓的?” “不!” 乜羅搖頭:“巴魯之父受恩時,巴魯尚且年幼,并不清楚到底是誰幫了他們家,他的父親也沒有提起這件事,直到巴魯領命去搜尋了失蹤的英夫人一族,回到家中后,才得知了這件事!” 狄進目光一動:“如此說來,英夫人樂善好施的時間很長,至少橫跨兩代人……后來呢?” 乜羅道:“為了報恩,巴魯又去了三松嶺查探了一遍,據他回來所說,仍舊一無所獲,什么線索都沒找到!” 狄進輕嘆:“當年你派出的人手,不止巴魯一人,其他人還健在,唯獨巴魯死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