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包拯和公孫策的助攻-《大宋神探志》
第(2/3)頁
“我們要將這件事促成,予以前方戰(zhàn)事最大的支持,就得另辟蹊徑,伱有好法子沒有?”
公孫策說到這里,黢黑官員終于抬起頭,提筆在手中的冊子上圈了圈,遞了過來:“給!”
“夏府的珍寶?彌勒教的贓物?”
公孫策接過,目光飛速掃視了一遍,眼睛頓時亮了起來:“好你個包黑子,是早有準備啊,你近來就在忙這起案子?”
黢黑官員自是包拯,又從旁邊高高摞起的案卷里,準確地抽出五份,在桌上一字排開:“江南巨富崔致庸死后,他府上的珍寶多有逸散,似是趁亂被哄搶,實則被‘組織’里面的稱號成員‘谷盈’賣出。”
“‘組織’內掌管財權的原是‘白圭’,此人是元老級成員,據傳十二年前過世,死前安排了傳人‘谷盈’,此后‘組織’的錢財表面上是‘長春’在供,背后控制者卻是‘谷盈’!”
“‘谷盈’喜歡通過珍寶的出售流通,結識權貴富戶,而這些財物在各地輾轉后,不少流入京師,而恰好夏相公喜歡收集古物珍奇,雙方便搭上了線。”
“我入審刑院后,將這些年間相關的案件整理出來,如今有五件是州縣官府記錄在案,完全能對上……”
公孫策有些遺憾:“彌勒教的‘世尊’遁逃,‘谷盈’自盡,實在可惜了,若是能拿到其中一個,‘組織’在東南的人手,就被你連根拔起了!”
“不是被我……”
包拯糾正道:“單我一人之功,絕無法應付‘組織’,是得州縣上下官吏之力,和江湖義士之助!”
換成以前,公孫策會嗤之以鼻,那些地方官吏的德行,他還不知道么,但近來吏治風氣確有改變,尤其是《洗冤集錄》下發(fā)各州縣后,斷案的流程規(guī)范化了許多,完全不出冤案是不可能的,卻再也不像以前那般稀里糊涂了。
而且此番江湖義士,確實相助良多,尤其是一路護送包拯入京的四位壯士,如今也在麾下聽命,公孫策對他們印象頗佳,改變了說辭:“不錯,確是大家之功,現在贓物這條線,能牽扯出彌勒教么?”
包拯點頭:“能。”
“那就好啊!”
公孫策撫掌笑道:“夏相公是不會與彌勒教有來往的,犯不著!但他蓄養(yǎng)歌姬門客,府上魚龍混雜,江湖子往來,這群人是否與那些秘密宗教有更深入的瓜葛,就說不清楚了,一旦此事爆出,御史臺定要彈劾他!”
但凡與彌勒教沾邊,都是不小的罪過,哪怕夏竦沒有直接參與,一個御下不嚴的罪名也逃不開,而對于身居高位的宰執(zhí),這種罪名其實相當嚴重。
公孫策想到這里,愈發(fā)佩服起來:“希仁,看不出來啊,你也會這些手段了!”
“此案是仕林起的頭,我得了提醒,才將之徹查下去!”
包拯沒有居功:“他去河東前,就將這起案子查了一半,夏相公那時去了秦風路,此案即便上報,開封府衙也不會受理,不得不擱置下來……”
“是啊,一位宰執(zhí)自請鎮(zhèn)守邊地,沒有在背后查得他家中不寧的道理!別說是一貫明了朝堂大局的仕林,即便換成現在的我,也要將案子壓一壓的!”
公孫策說到這里,語氣里不免有些唏噓:“你我都變了啊……”
當年未科舉之前,他們查案哪會考慮這些,只立志于澄清玉宇,平定天下冤獄,后來才漸漸發(fā)現,現實完全不是這么一回事,更向某位看齊,愈發(fā)注重起破案的手段來。
這不是妥協,而是更好的還原案情,令真相大白于世間!
但終究不如初心那般純粹了……
相比起公孫策回憶往昔的純潔,包拯面無表情,并無任何情緒波動,又重新投入到枯燥的案卷中。
公孫策回過神來,眼見這位專注的神態(tài),眉頭一揚:“希仁,你是不是還在追查‘組織’在京師的人手?”
包拯點頭:“是。”
公孫策湊到面前,帶著幾分討好:“跟我說說唄,自從當了御史后,我還沒查過幾場大案呢,你別一個人忙活啊!”
“不是不想讓明遠你幫我,我還沒有確切的頭緒……”
包拯眼見這位的表情,就知道完全不透露的話,自己接下來可別想睡好覺了,便接著道:“‘谷盈’眼見走投無路,自盡之前,對我說了一番真假難辨的話……”
公孫策急了:“什么話?你一口氣說完啊!”
包拯不急不慢地道:“‘谷盈’說‘白圭’未死,而是受‘司命’所托,去完成人生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任務!”
“‘組織’的稱號人員,臨死前跟你說這些,必定是心懷叵測,不過也不能完全不信,如果‘白圭’還活著,那確實非同小可!”
公孫策琢磨了一下,鄭重起來:“此人是‘組織’的元老之一,崔致庸的財富都是他稍加點撥,培養(yǎng)出來的,如此人物甘愿假死,隱姓埋名,‘司命’會予他什么重托呢?”
“不知。”
包拯搖了搖頭,繼續(xù)埋首案牘:“查!”
公孫策則神采飛揚起來:“如果‘白圭’真的未死,一個曾經富甲江南的‘組織’高層,會以怎樣的面貌出現于世人眼前呢?哈!‘谷盈’的遺言,‘司命’的重托,這案子當真有趣,我先去安排彌勒教贓物的事情,回來跟你一起深查下去!”
……
“主君~你終于回來了呢!”
“主君~奴家好想你啊!”
“好了!老夫知道你們的思念之情了,閉嘴吧……你們說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