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直面太后-《大宋神探志》
第(1/3)頁
開寶寺。
太后劉娥,在一眾禁軍和宮婢的簇擁下,來到大雄寶殿,上香祈福。
此前帝黨咄咄逼人,太后生病,官家來到這座皇家寺院,減膳食,責己苦修,為母親祈福。
如今帝黨一盤散沙,太后病愈,前來開寶寺還愿,同時這幾日官家的身體也不適,她也為這個兒子祈祈福。
母慈子孝。
但實際上,等到大殿進了香,拜了佛,到了休息的偏殿后,寺內(nèi)的僧人退下,皇城司的精銳禁軍架著一位僧人,走了進來。
正是悟凈。
哪怕太后愿意見此人一面,為了擔心這個囚徒發(fā)難,他的手腳關(guān)節(jié)早被卸開,以致于自己完全無法行動,只能被抬入。
即便如此,太后身邊依舊有幾個高大魁梧的班直護衛(wèi),屹立不動。
不過等到悟凈被扶著坐下,倚靠在墻邊,劉娥審視了他幾眼,卻是輕輕擺了擺手。
左右班直遲疑了一下,不敢違逆,緩緩?fù)肆顺鋈ァ?
“悟凈,打小自五臺山出家,當年京師滅門慘案的受害者孫洪,是你還俗的師父……”
劉娥開口,蒼老的聲音里透出幾分憐惜:“令師慈悲為懷,醫(yī)治孩童,是一位善人,不該落得那般下場!”
悟凈沒想到太后竟還記掛著這起案子,面容難免激動,無法行禮,唯有用頭往下用力點了點:“貧僧多謝太后,為先師正名!”
劉娥滿意于這樣的反應(yīng),繼續(xù)溫和地道:“你雖行兇,卻是受賊人所惑,早有悔過之心,今大赦天下,老身也可赦免你的死罪!”
然而這次,悟凈卻堅定地搖了搖頭:“貧僧不愿得赦免!”
“嗯?”
劉娥看得出來,這位不是故作推辭,而是毫不遲疑的決然:“為何不愿?”
悟凈道:“民間尚知,殺人償命,傷人服刑,佛門一切惡業(yè)中,更以殺業(yè)最重!若只因貧僧悔過,便可得赦免,對待枉死之人何其不公?貧僧已貪生多活了這幾個年頭,不愿繼續(xù)茍且于世,直到臨終前,再追悔莫及!”
劉娥微微瞇了瞇眼睛。
正當她思索著如何面對一心求死的僧人時,悟凈接著道:“先帝于貧僧,本有大恩,若無先帝尊佛,五臺山僧院林立,貧僧這等孤兒,恐怕早就喪生于山腳下,根本沒有長大為人的機會……”
真宗皇帝,在信道的同時,確實崇儒、尊佛。
崇儒自不必說,宋朝本就揚文抑武,等到了澶淵之盟后,不再打仗,太平歲月來臨,真宗更是大肆歌頌孔圣是“人倫之表”,孔學是“帝道之綱”,還撰寫《崇儒術(shù)論》,在國子監(jiān)刻石。
至于那在民間廣為流傳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用詞淺顯直白,反倒不是真宗所著,而是后人假托真宗之名,畢竟皇帝都勸學了,才愈發(fā)有說服力。
尊佛也是真宗所為,五代末周世宗禁佛,宋太祖不知是否受其影響,對佛教態(tài)度也很冷淡,直到太宗繼位,才認為佛教“有裨于政治”,五臺山、峨眉山、天臺山等處的寺廟開始重新修建。
而到了真宗即位后,則大力提倡佛教,并作《崇釋論》,說佛教與儒教“跡異而道同”,且親自作佛教注釋,因此在真宗統(tǒng)治時期,全國僧徒增至四十余萬。
沒有真宗的提倡,憑五臺山那個時候剛剛重建的規(guī)模,如悟凈這等孤兒,確實沒法上山養(yǎng)著,恐怕就直接餓死了……
對于悟凈的感恩,劉娥心中并不完全相信,畢竟普通民眾距離天子太遠,很難認皇家的好,但臉上頓時多了幾分緩和,語氣更是帶著幾分惋惜:“恩怨分明,重君恩師恩,更參悟佛法……實在可惜啊!老身不會收回大赦之命,然也不會強行要你如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