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王從善道:“反叛被鎮(zhèn)壓下去,蘇萊曼知道被抓會受盡折磨,干脆死戰(zhàn)到底,力竭而亡,沒辦法問出什么,后來從他的密室里搜出日錄,上面詳細(xì)記錄了這份意圖!” 狄進道:“可蘇萊曼已經(jīng)是‘司靈’,‘組織’那時成立了有七八十年了吧?只傳了三代‘司命’,一旦他接替后成為第四代,便可接過前三任積累下來的精神威望,半部《司命》也會順理成章地傳到手里,為什么如此迫不及待呢?” “這你就要去地下問那個叛徒了!” 王從善聲音一冷:“我?guī)煾复缬H子,樣樣偏愛,但不成‘司命’,是絕對沒有資格翻閱秘典的,我估計他就是等不及了,再加上早已培植了一批叛徒,自以為羽翼豐滿,才會迫切上位!” 狄進道:“但蘇萊曼早早將自己的兒子,送往了遼東,被金玉門收養(yǎng),起名歐陽春,是么?” 王從善滯了滯:“是……” “看來你也意識到不對勁了!” 狄進淡淡地道:“如果蘇萊曼是一位野心膨脹,驕狂自大的人,認(rèn)為實力強大,足以提前上位,何必要用心良苦,給自己的兒子安排好那樣的退路呢?你不覺得他的行為很矛盾么?一面激進沖動,另一面又謀定后動!” 王從善念頭一轉(zhuǎn),馬上解釋:“人心本就復(fù)雜,豈會事事分明,這等行事古怪之人又不是沒有!何況蘇萊曼擅于收買手下之心,他自己激進,難道身邊人就不能勸說,讓他為子嗣安排好退路么?” “確實可以!” 狄進接受了這個解釋,繼續(xù)道:“那一共兩次背叛,第一次是身為‘司靈’的蘇萊曼叛亂,第二次是身為鋤奸人的‘屠蘇’叛亂,‘屠蘇’的目的又是什么?” 王從善語氣滿是不耐:“我信中不是寫了么,為了迎回‘司靈’之子巴依塔什,即如今的遼東馬幫之主歐陽春!” “好!便如你信中所寫……” 狄進道:“那這么大的事情,歐陽春不會毫不知情吧,他的目標(biāo)又是什么?” 王從善毫不遲疑地道:“馬幫是馬幫,可以在遼東縱橫一方,‘組織’是‘組織’,成員遍及天下,歐陽春這個人野心勃勃,又和他的父親一樣,慣于收買人心,難道就不覬覦‘組織’的勢力?真不要的話,為何派師弟岳封潛入進來?” “好!” 狄進了然,順著對方的話說下去:“既然歐陽春覬覦‘組織’的力量,為什么要讓‘屠蘇’在那個時候發(fā)難?為什么不等到老的‘司命’死了或者卸任了,你這個后來才更換的繼承人上位,地位不穩(wěn)時突然發(fā)難,歐陽春再派遣馬幫精銳,與之里應(yīng)外合,一舉掌控局面?” 王從善愣住了。 狄進道:“事實上,‘屠蘇’并沒有這么做,甚至歐陽春和他的馬幫勢力,在那次叛亂里都沒有出現(xiàn),對不對?” 王從善終于沉默下去。 狄進并不知“組織”內(nèi)部的具體情況,詢問的同時,也是在收集線索。 眼見對方不吱聲了,基本確定自己的猜測沒錯,狄進淡淡地道:“我們再談一談蘇萊曼父子出身的喀喇汗王朝!” “這是以回鶻人、葛邏祿人為主,在西域建立的一個政權(quán),按回鶻語直譯,‘喀喇’本意為‘黑色’,‘汗’即‘可汗’,所以又稱為黑衣汗國。” “由于前唐時期,那一塊是大食國的地盤,我朝很多時候都容易將黑衣汗國和大食國搞混,以為這個國家就是大食,其實大不一樣。” “如今的大食,早就不是阿拉伯人所建立的那個強大的伊斯蘭帝國了,國內(nèi)已是四分五裂,舉個例子吧,就相當(dāng)于前唐時期的吐蕃和現(xiàn)在的吐蕃諸部。” “而黑衣汗國數(shù)十年前處于國力巔峰,現(xiàn)在同樣也在走下坡路……” “河西商人告訴我,黑衣汗國內(nèi)部的汗桃花石族,兩大派系已形成,一個是長支阿里系,一個是幼支哈桑系,這兩大派系一邊收攏不服他們管束的其他勢力,一邊又彼此仇視,明爭暗斗,偏偏他們的實力相差無幾,瞧著這個趨勢,恐怕整個國度會分裂成東西兩半!” “蘇萊曼這個所謂的王子,應(yīng)該不是兩大系的成員,是屬于分支的貴族,爭斗失敗后,流落在了中原……” 王從善一只耳豎起,仔細(xì)聽著,暗暗心驚,繼續(xù)不吭聲。 他在西域近十年,都不知這些,并非耳目閉塞,而是一心只顧著中原的情況,根本沒心思去管黑衣汗國的事情。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