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番外第十六章 為小公主撐腰-《大宋神探志》


    第(2/3)頁

    直到對方來到殿前,行了禮節:“老身劉氏見過張娘子!”

    “劉嬤嬤?”

    張貴妃臉色終于變了,下意識地要起身,隨后又硬生生定住,抬了抬手,語氣僵硬地道:“免禮!”

    對方的姓氏,是劉太后親賜,也是當年太后宮中貼身的幾位嬤嬤之一,由于腿腳不便,才鮮有露面,張貴妃卻是印象深刻。

    因為她從小生得貌美,當年一眼被趙禎看重,本有意欽點為皇后,卻被劉太后否掉,立了郭氏為后,她心里極為憤恨那位太后,結果入宮后想要耍些手段,被劉太后整治了幾回,這才老實下來,對于劉太后又有種深入骨髓的懼怕。

    劉娥死了十幾年了,可此時見到對方的身邊人,不堪回首的往事依舊涌上心頭,張貴妃臉色陰晴不定,竟連表面的鎮定都維持不住。

    劉嬤嬤卻對于這等反應視若無睹,一絲不茍地行了禮節后,這才看向一地血淋淋的場面:“老身蒙圣人之命,前來探視福康公主,敬問張娘子,是因何制,在翔鸞閣懲戒下人,見此血腥?”

    張貴妃瞇了瞇眼睛,此圣人非彼圣人,她深懼劉太后,卻不怕郭皇后,冷冷地道:“禁中無端,行巫蠱禍事,這群賤奴亦涉其中,若不殺雞儆猴,往后宮內豈有安生之日?”

    這話說的沒什么水平,卻足夠殺氣騰騰,上下心頭一凜,就連趙徽柔身為公主,面色都不禁再度白了白。

    唯獨劉嬤嬤神色如常,語氣平淡地道:“糾劾內侍,非娘子之權,此張宣徽之命?”

    張貴妃怔了怔,似乎沒想到對方會這么問,但氣勢不能落了下風,梗著脖子道:“正是!”

    張宣徽是如今的宣徽使張廣封,正是張貴妃的族叔,倒也是進士及第出身,但官運平平,本來在普通外州任知州,直到這位本家侄女得上恩寵,頓時一發不可收拾,連連晉升,如今已是若論尊榮,僅僅位于樞密使之下,還在樞密副使之上的宣徽使了。

    這個要職,總領內諸司、殿前三班及內侍之名籍、遷補、糾劾等事務,還掌郊祀、朝會、宴享供帳之儀,內外的進貢名物也是由宣徽院檢視。

    毫無疑問,這是位尊俸高的美差,而且可以借總領內諸司的機會,光明正大地干涉宮中事,為妃嬪撐腰。

    這也是歷史上的張貴妃,極力勸仁宗封張堯佐當宣徽使,而今的張貴妃,同樣費盡心思地將自己的族叔抬到這個位置的原因。

    不過官家也沒有真的讓她為所欲為,雖然讓張廣封入了宣徽南院使,但也讓張廣封出外知河陽府,如此一來,宣徽使就成了抬高待遇的貼職,人在外地,當然無法干涉宮中具體事務。

    講白了,名位給了,權力沒給。

    張貴妃很不甘心,又讓這位族叔對外裝病,就是賴在京師不走,再跟官家不斷吹枕邊風,同時與外朝貴妃一派的官員聯絡,希望不再讓張廣封外出任命,穩固住宣徽使的大權。

    這些爭斗,張貴妃當然只跟左右心腹說過,認定這個常年不在宮中走動的老婆子沒什么見識,便直接應下,扯虎皮做大旗。

    然而她錯了。

    劉嬤嬤早就等著,從袖中取出一封謄抄的劄子來,展開誦讀:“此乃公孫中丞,彈劾張宣徽所奏。”

    “廣封比緣恩私,越次超擢,享此名位,已為過越,以尸厚祿,為千夫所指,天下騰沸,尚不抑止,端坐京師,尤為可恥……”

    “又彈劾朝臣二十七人,陰結貴妃,順顏固寵……”

    要么不參,要參就參一大群人,正是那位的風格。

    張貴妃臉色立變,恨恨瞪了狄知遠一眼,她的叔父本來是裝病,近來被御史中丞公孫策罵得狗血淋頭,氣急攻心,聽說窩在府上是真生病了:“夠了!外朝奏章,是內朝能夠議論的么?”

    劉嬤嬤慢吞吞地道:“依制不該,然娘子踰制,老身不得不言之。”

    張貴妃咬牙切齒:“以臺諫妄言,凌辱于我,這便是皇后教你的?”

    “請娘子收回此言!”

    劉嬤嬤正色道:“臺諫言事有效,上可防止國君濫用皇權,宰執獨斷專行,下可監察百官,肅清風紀,令奸佞腐敗之徒無處藏身,不致政事敗壞,豈是妄言?”

    張貴妃很久沒有被這樣教訓過了,她這段時間聽到外朝言官對于自家族叔的攻訐,已經夠火冒三丈,現在更是怒不可遏,猛地起身:“臺諫言者滿嘴仁義道德,乃至不容其一點瑕疵,動輒上言論列!如今京師富庶,兩府兩制,家中各有歌姬舞伎,官職稍如意,便增置妾媵!自個兒風流快活,倒是彈劾宮掖之間,女御繁冗,對官家諸多限制,風聞言事,更是無端指責,如今后朝之人也執此利劍……好啊好啊!我倒要讓官家聽一聽,以后我后宮之事,是不是也歸御史臺管了!”

    這話說得頗為誅心,更有些撒潑打滾之勢,眾人聽得紛紛變色。

    敢對御史言官說這等話語,后宮里唯有這一位了,當真是半點不顧及聲名。

    然劉嬤嬤不慌不忙,予以糾正:“風聞言事自有其弊端,但總好過言路堵塞,若有朝一日,臺諫形同虛設,國君恣意,為所欲為,以致女寵、外威、近侍皆可干涉朝政,不避親嫌,恐國朝亦有前唐國忠楊妃之禍矣!”

    “幸得當今官家知人善任,禮賢下士,從諫如流,國朝言路開明,無人可肆意妄為,獨斷專行,此乃海晏河清之相!”

    “娘子身為貴妃,理應以身作則,豈能不矜細行,滿腹譏議,指摘前朝,陷陛下有私于后宮之名,不念祖宗基業之重?”

    狄知遠自從入內后,就只扶著劉嬤嬤,其余的一言不發,但聽到這里,都不禁側目。

    這就是劉太后培養出來的身邊人么?

    當真厲害!

    一句句都是往官家的心窩子上戳啊!

    張貴妃臉色也變了,昔日的陰影籠罩心頭,平日里的尖牙利嘴竟發揮不出來,張了張嘴,不知該如何辯駁。

    劉嬤嬤也沒有給她辯駁之意,慢吞吞地移到趙徽柔面前,眼神一掃,左右兩個老嬤嬤就變色著退下,任由她對著公主道:“殿下受驚了,請回儀鳳閣。”

    趙徽柔身子稍稍晃了晃,緩緩地道:“多謝嬤嬤!”

    劉嬤嬤又對狄知遠點了點頭,示意他離開。

    狄知遠低聲道:“嬤嬤?”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