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污衣社與北虜勾結?” 開封府衙,刑房之中,判官潘承炬見了狄知遠,聽完講述后,沉吟片刻,眼中露出精芒來:“這番分析,很有道理啊!” 要犯葉娘子是狄知遠親手捉拿,又有案情推進,挖掘真相,少年偵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潘承炬自然不會像呂公綽那般,由于對方年齡小,生出輕視之心。 何況這件事乍一聽起來出人意料,仔細想想,卻很有操作性:“污衣社是京師僅存的江湖結社,但恰恰是這幫人得府衙認可,疏通淤泥,確保水道通暢,反倒提供了渾水摸魚的機會……” 得到認可,狄知遠精神一振,趕忙問道:“無憂洞地形復雜,四通八達,可有輿圖,協助抓捕?” “地下水道的輿圖,要追溯到二十年前,只能參考一二。” 潘承炬沒有隱瞞,苦笑道:“污衣社耳目眾多,如果他們的會首姜九真是從遼國來的細作,那想要抓捕此人……很難!” 最初乞兒幫盤踞在無憂洞里面的時期,京師百姓痛恨不已,開封府衙也放在心上,直到乞兒幫被徹底剿滅,其后的幾年,還時不時派遣禁軍去清理一番,不讓亡命徒聚集其中,再成了氣候。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不可避免地淡忘了當年京師孩童被擄掠的恐懼,官府也懈怠下去,不再防范于未然。 等到現在,污衣社全盤接過了繁華京都最污穢的區域,官府予以方便,下面就更是這群江湖子的地盤了。 “終成禍患啊!” 潘承炬感慨完畢,眼神變得凌厲:“查明此事,一旦確定,當犁庭掃穴,除惡務盡!” 迎著這股肅殺之氣,狄知遠抿了抿嘴,卻作揖一禮:“學生有一建言,能否不要對污衣社……趕盡殺絕?” 潘承炬頓時皺起眉頭:“污衣社既與遼賊勾結,豈能手下容情?” “潘判官容稟!” 狄知遠道:“正如當年乞兒幫的普通成員,也不知他們的頭領是契丹人寶神奴,現在的污衣社員足有近千之數,這些里面絕大部分都是不知情的無辜者!” “乞兒幫被滅,是因為他們即便不與遼人勾結,依舊是作惡多端,罪大惡極,然污衣社的成員平日里卻沒有為惡,反倒為京師不再受水患所困,立下功勞,現因為數不多的諜細,置全社覆滅,未免波及過甚……” “官府想要剿滅他們,自然能夠辦到,但且不說無辜者死傷之際,真正的賊子可以趁著混亂,逃之夭夭,事后如何解決排水困境,依舊是難題!” 潘承炬聽完,眉頭稍稍舒展:“你這孩子一貫有見地,這番話說得不錯,只是此處又沒外人,這般疏遠作甚?” 狄知遠本就是自來熟,聞言露出笑容:“爹爹說過,工作的時候稱職務,此處雖無外人,但小侄還是不敢稱潘叔的,談的是正事嘛!” 潘承炬哼了一聲:“老實說,剛剛所言,是否令尊所授?” “算是吧……” 狄知遠撓了撓頭:“爹爹告誡過我,但凡牽扯的人員一多,都要多思多想,不要為求一時快意,不留后路,往往給別人留一條路,也是給自己多一種選擇。我此番就想到了,那些協助我們抓捕葉娘子的污衣社人員,他們顯然什么都不知情,卻要遭受這等無妄之災,實在可惜……” “狄相公教子有方啊!” 潘承炬由衷地道:“你小小年紀,就能有這番胸襟,將來亦是相公之才!好!我應你!” 狄知遠大喜,再度一躬身:“多謝潘叔!” 實際上在閑話的關頭,潘承炬一直在權衡利弊。 俠以武犯禁,廟堂官員對于江湖子的印象一直不好,他方才是真的對污衣社起了殺心。 倘若大府呂公綽在,那更是火急火燎,保證囔囔著,要將這群人連根拔起。 唯獨一個半大少年提出,不該趕盡殺絕。 仁心善念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不得不考慮,這個江湖結社,已然成了氣候。 真要犁庭掃穴,為求自保,污衣社上下勢必要拼死反抗。 畢竟束手就擒的話,面臨通遼的嫌疑,誰知道朝廷會怎么處置他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