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李瑄墓-《大唐天將軍》
第(1/3)頁
轉眼之間,千年過去。
大唐王朝也在歷史的長河之中,煙消云散。
自李瑄乾元新朝以來,共經歷十五帝。
其中乾元三十載。被稱為前乾元時代。
熙泰二十載、天啟二十五載。被稱為中乾元時代。
慶寧十八載、厚德二十一載、圣歷二十三載,被稱為后乾元時代。
一共一百三十七年,歷經七帝。
君王皆不超過六十五歲,便進行禪讓。
在這個時代,大唐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啟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對全球的絕對掌控。
但自第八位皇帝起,便不再禪讓,且明顯沒有斗志。
國家內部矛盾巨大。
第十位皇帝時,華夏帝國無法逃過定律,分裂為“五夏”。
五夏分別是中洲、新華夏洲(澳大利亞)、炎洲、鳳凰洲(北美)、神龍洲(南美)。
除了中洲的李氏大唐以外。
其他四洲百姓,因李氏的墮落,且洲資源分配極度不公平,失去民心。
他們廢除帝制,建立四個漢人黨派政權。
因核武器出現,戰斗相當克制。
分裂也是必然。
這個時代被歷史稱為五夏時代。
也就在這時,西極洲想擺脫華夏的附屬。
他們與五夏的科技天壤之別。
五夏政權以絕對實力,輪流將他們修理一頓。
西極洲不允許發展核子武器,被拿捏是必然的。
帝制只余中洲的大唐王朝,雖然是漢人祖地,雖然科技最發達,但衰落已經不可避免。
第十三帝不能克制欲望,想學楊廣,因民憤被刺殺而亡。
中洲再革命,進入立憲。
直到第十五帝時,李瑄的后代再出強人。
他有效仿先祖之志。
他成為首相,掌握軍權,逼迫皇帝退位。
并使皇權退出歷史舞臺。建立以“選賢”為模式的政治體制。
由地方一步步升遷,以政績論,最終可成為領袖。
即民選皇帝!
在他的治理下,中洲一掃弊病,并成功移民火星,開始探索星辰大海。
自此,不到五十年,鳳凰洲、神龍洲、炎州、新華夏洲,在民意的選擇下,再次合并為大華夏聯邦。
徹底主宰星球。
華夏歷四六一七年。
人類的科技已經非常發達。
但歷史上始終有一樁遺憾。
那就是中祖墳墓疑云。
當初李楓遵從遺言,銷毀任何關于李瑄墳墓位置的證據。
因為當時只有李楓、李奕、李淞和三個女兒知曉。
他們也沒有告訴后代。
參與埋葬的錦衣衛竟然也沒有說過中祖的墳墓位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