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太虛無劫真經(jīng)-《一氣朝陽》
第(2/3)頁
所謂人有雙眼,一為肉眼,二為神眼,心神一體,所以神眼又稱為心眼。
《無始道經(jīng)》有言:“人身臟腑竅穴之中,藏諸法,日夜存想可能見神。”
很多人做釋,其中最權威的便是說,人身之中本身便有著諸般法性,若是能夠時時觀想符紋,便能夠結成符箓。
符在大家看來,就是溝通天地的語言,而符箓則是諸天神圣的名號,天地之間有諸般神秘法象弄懂了,又知道神圣的名號,自然便能夠號令天地,言出法隨。
而吞食真煞,便是相當于一種引子,所以常有人說,真煞為引,締結符箓。
但是一個修士,吞食一次真煞,結一次符箓,便相當于將自身的精氣神都捆扎于一起了,再想結第二次,便又要修行很長一段時間,第二次結符箓,便又是開紫府之時。
結符箓,需要濃烈的神氣,雖然這神氣依然在體,但是卻是都已經(jīng)結在符箓之中。
他的心慢慢的靜下來,如入定境之中,然后再朝前方看去,于是他發(fā)現(xiàn),自己與荀師都走在一條山路上。
山路有石階,石階上面有著苔蘚,而且此時正是在上山。
看向更遠處,那山路石階彎曲,視線不得伸展。
抬頭朝上面看去,只見一座高聳入云的山,他不知道那云遮住了多少的山體。
這時,荀蘭茵卻突然停了下來,轉身說道:“你既已可見上山之路,便自去,傳承便在山中,見到了便是你的,見不著,便是無緣。”
趙負云一愣,他沒有想到就是這樣子。
“這,就這樣上去嗎?”趙負云心中疑惑,問道:“荀師,這傳承究竟是什么?可否告知一二。”
荀蘭茵卻淡淡的看了他一眼,搖了搖頭,說道:“我若告知于你,你便有知見障,恐伱白來一趟,既是密法,自然是不可知的。”
趙負云看荀蘭茵的樣子,便知她不會說了,當即也沒有再說什么,只是行了一禮,說道:“弟子,謹遵荀師之命,這便上山。”
荀蘭茵沒有說話,趙負云從她身邊走過,朝著山上而去,在轉過一個彎口之時,卻聽到荀蘭茵的聲音傳來:“不可急燥,要心誠心靜。”
他回頭已經(jīng)看不到荀蘭茵,也不知道自己的回答荀蘭茵能不能聽到,只是應了一聲,便朝山上而去。
他一路的往上,腳下的路很長,他走著走著,發(fā)現(xiàn)自己有點喘,而自己像是一個凡人一樣在爬山。
他感覺到了累,抬頭,那云端之中不知何時有陽光照了下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