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一下唐代基層政務的運作模式-《盛唐挽歌》
第(1/3)頁
科普內容的資料來自學術期刊,一手文獻來自敦煌地區考古出來的唐代沙州地方府衙的相關票據單。
以養馬為例子,唐代有“公馬”和“私馬”的區別。那么具體到了一個地方后,相關機構要怎么養馬呢?
我這里就以沙州府衙和豆盧軍為例子來說明。
先說公馬和私馬的區別。其實馬本身沒有本質區別,真正的不同在于誰出錢。公馬是走府衙的賬,最后都會匯總到長安的戶部。而私馬則是不知道走誰的賬,除了“正規養馬”的??钔猓渌~目只要有需求,都可以作為養私馬的錢款來源。
這里就不展開說了,只說養馬的政務流程,這里公馬與私馬是一樣的。
比如說現在是一月份,而按照規定,某匹馬所需的一個月草料,由專員一次領出。按月結算,按月考核。
而一匹馬每天大約要吃0.03石精料、約0.1石干草,一個月按30天算,就要吃0.9石精料、約3石干草。
這個過程怎么完成的呢?
具體是這樣的:
專員甲如果養的公馬有10匹,私馬有15匹,那么他需要先去支度使那里領錢,10匹公馬走養馬專款,15匹私馬由支度使看著辦。
具體是多少錢呢,不知道,也不好說,這是屬于衙門的專有事務,但支度使一定會按某個標準給,只是具體到某地某時候某些特殊情況,這個標準會不一樣,甚至差別很大。
然后專員甲會從支度使那里得到兩個表,公馬一張,私馬一張。比如說公馬上面寫需要喂養的10匹馬,每1匹喂了多少草料,沒錯,10匹馬是分開記錄的。
因為戰馬,運輸馬,甚至騾子和驢,不同的牲畜,喂養標準是不同的。專員甲需要按朝廷規定的標準喂養。
拿到了錢,專員甲下一步是要去“購買”草料,而不是直接去庫房里面領。
這個玩法或許在后人看來不能理解,史書也沒有記載,但考古的證據,卻是成百上千的例子證明這個流程的存在。當然了,以現代的眼光看類似政務,就發現古今有些游戲規則是通用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