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什么是牙兵-《盛唐挽歌》


    第(1/3)頁

    牙通衙,古代大將出鎮,例建牙旗,仗節而行,他們的官署稱牙,后作衙,稱所居之城為牙城,所居之屋為牙宅,稱朝見主帥為牙參,稱所親之將為牙將,衛隊為牙隊,而親兵則稱牙兵。

    這是普通的解釋,具體概念什么的,就不糾結了。

    實際上說白了,牙兵就是節度使的親兵,同時也是節度使最尖銳的爪牙,還是他們在亂世的立身之本。

    牙兵這玩意,是中唐開始到北宋這段時間的特殊產物,跟藩鎮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沒有藩鎮,也就無所謂牙兵了二者實際上是一體兩面的共同體。

    藩鎮是牙兵的地盤,而牙兵是藩鎮的保護者。

    前面資料有介紹過,藩鎮的種類大體上可以分為四種:河朔割據型,中原防御型,邊疆防御型,東南財稅型,每一種藩鎮的設立目的,以及它們各自的特點,都是不同的。

    與之對應的,藩鎮節度使,類型也很多,武將型、文人型、家族繼承型、牙兵推舉型等等,有很多不同維度的分法。

    然而唯獨牙兵,或者名字不叫牙兵,但性質與牙兵別無二致的軍隊(如神策軍中精銳),他們卻又是出奇的相似!

    無論是割據的河朔三鎮里的牙兵,還是在鳳翔防御吐蕃的牙兵,又或者是在東南鎮壓叛亂順便監督稅收的牙兵,他們的做派,都是出奇的一致!

    甚至跨越了區域、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干擾。東南的牙兵鬧事起來,一點都不比河朔三鎮的牙兵溫和。

    所以,在這里很有必要把牙兵的特點,以及來龍去脈好好說明一下。

    自開元從府兵改募兵以來,唐代的兵制就很復雜,這里需要用一些例子來剖析一下,不用吊書袋擺資料,那種都是形而上學的自說自話。

    眾所周知,府兵制不是一天就解體了的。同時,募兵制不是在府兵制出現以前才出現的,而邊軍的由來,本身就是當初府兵攻下某一處后,留下部分府兵值守,這也是很多唐代軍隊番號的來源之一。

    比如說當年唐軍攻下高昌國,在這里設立了西州。唐軍當時是府兵制,番號都是臨時的,也就通過長安的南衙北衙體系,派出將領,率領全國各地來的府兵,組成一支軍隊,任命行軍大總管。

    當時這支軍隊,就被臨時命名為“天山軍”,由行軍大總管率領。

    攻下高昌國后,唐軍留下一部分府兵在本地駐守,“天山軍”的番號,便成了留守地方的固定番號,這也是后來邊軍番號的由來。

    當然了,還有一些軍隊本身就是周邊少數民族依附的,比如說墨離軍、豆盧軍、瀚海軍這種,只需要朝廷賜予番號就行了。

    然后開元初的時候,這些邊軍里面,很多都已經不是府兵了!

    而是“屯田兵”,可以理解為家就在本地,待遇被大幅度弱化,但保留了土地權力的府兵!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