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一篇事出有因,有資深讀者在問,所以我就在此作答。與本書劇情沒有任何關系,也不針對任何讀者,任何作者,任何作品。 如果對上號了,那只能說明我分析得是對的,與其他事情無關,我也不會承認,所以請放下無關的猜想。 ……………………………………………分割線…………………………………………………………… 有很多讀者都在說,某某書,小白文,侮辱智商。某某書,作者傻逼,把讀者當傻子等等。 這樣的話呢,先不去說對錯如何。首先問一句:為什么很多讀者會這么說? 如果不找原因,那么就不可能有問題的答案。 所以現在我就能分析一下,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問題:為什么很多歷史文看起來,既不“歷史”,也很“幼稚”。 首先給一個前提,那就是人類接受外界信息,強烈相信視覺,并且視覺信息占到接受外界信息的極高比例。 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眼見為實”。 同意了這個前提,那么就可以繼續看下去。如果有人非得說聽覺觸覺才是主要信息源,那就不必再往下看了。 為什么要強調視覺呢? 因為人們強烈相信視覺信息的真實性,所以往往會忽略,很多東西是真實存在,卻又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甚至是很抽象的。 換言之,看不見的東西,或者規律,或者事物,往往存在,甚至存在感極強! 只是因為不能直接看到,所以被有意無意的忽略了。 同意這一點的,就繼續往下看。 那么,現在就可以切入正題。為什么有的書,看起來讓讀者覺得“是那么回事”,有些又會讓讀者覺得“很假,簡直侮辱智商”呢? 這一切是怎么產生的呢? 里面就暗藏了一個重大原則,即:現實映射原則。 這就聯系到我一開始說的那個理論,現實映射,不僅包括可以看到的,而且還包括很抽象,不可捉摸又真實存在的。 讀者在現實中可以感受到的東西,如果作品里可以映射,哪怕是扭曲的,那么作品看起來就會有一定的真實感。 反之,則假的不行。 這在都市文里面好理解,比如說寫21世紀國內文娛的,你非寫街上沒什么車,城市里馬路特別狹窄,人們普遍都是騎自行車上下班,那就很假。 因為讀者所知的“現實”,從書里面“映射”不出來,那必然無法產生真實感。 可是歷史文不一樣,因為讀者是沒有去過古代的,他們也不知道“古代”是個什么模樣,甚至還不排除以前歷史課教材因為太過粗淺,而造成了偏離歷史朝代軌跡的敘述,以至于造成錯誤印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