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事不可為-《盛唐挽歌》
第(3/3)頁
“節帥說的是,高仙芝粗鄙蠻干,豈會明白這些東西的價值。舍美玉而取瓦當,愚不可及。”
這大唐,這世道,該來的總會來,你攔不住的?!?
正在這時,十將李嘉慶求見,一見面就對方有德說道:
“節帥,兒郎們今日在一艘漕船上,搜出來很多硝石。數量太多,有點不太正常,如今已經將那艘漕船扣押了?!?
“如果把有水源才能行軍,當作為判斷依據,那么大食人要攻占薩末鞬城,還需要經過吐火羅人所在的山地,從波斯出發,繞一個大圈子才能抵達。
“有些事情,現在還不太好說。但是你可以放心,本節帥已經有安排,不會沒有打算,只是現在說出來沒有意義。”
開封縣城的某個小院落里,方有德將今日朝廷刊發的邸報(此時還不叫這個名字)放下,一時間有些不敢相信!
“你是想說,事不可為對么?”
方重勇從地方政務開始摸爬滾打,如今早已明白一個最淺顯的道理:真正咬人的狗,它是從來都不叫喚的。不能因為聽不得不好,就把下面的人嘴巴堵住。
那船主支支吾吾的,先是說去貝州,又改口是去博州,最后才承認是送去幽州的。
“節帥,末將打聽清楚了一件事。
車光倩抱拳行禮說道。
所以末將當初就猜測,薩末鞬西北的木鹿、貴霜、安息等地往西南走,跨越烏滸河,或許在沙漠中有一條相對安全的近路,可以繞過一系列大山,直接打過來。
而選擇另外一條路,繼續往南面走,都是山地。雖然有水,但繞路實在是太遠了。更何況沿途還有吐火羅各部落,又窮又是各自為政,難以管理。
“你說的本節帥都懂,只是除惡務盡?。?
不打疼大食人,激化他們國內的矛盾,那么再過個三五年,大食軍又會卷土重來。
看來確實是有重要的事情。
可是我們卻不見得有機會再來了,這里距離長安太遠了。
殺得太狠,固然是可以國泰民安,讓圣人放心。
方重勇沉聲問道,其實車光倩說的事情,雖說是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并不值得驚訝。
換言之,這里并不是大食人進取的主要方向,至于大唐,白居易那句“平時安西萬里疆”,就能說明所有問題了。
末將平日里尚未聽說節帥與哪個皇子走得很近,將來節帥一旦被解除兵權,返回長安入中樞為官,如同龍游淺灘,只怕到時后果難料啊。
那樣的話,就真的是只靠一個人智慧和眼光,去對抗這險惡世道了。
方重勇不疑有他,領著車光倩來到了本該是石國國王專門辦公的書房。
因為能夠說出來的意見和建議,都是對自身有幫助的。至于分辨哪些意見是別有用心的,哪些又是無心之失,則是上位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車光倩看著他離去的背影,那寬厚的肩膀上,好像扛著一座山!
“不,你不明白?!?
事實上,“大食人”是對阿拉伯人的極大侮辱,因為大唐口中的大食,實際上則是被阿拉伯人打敗的一個對手,也叫做“塔吉克”。
……
吃沙子總比翻山累死要好。
當然了無論是木鹿也好,石國康國的都城也好,其實都不是黑衣大食的基本盤,雖然什葉派大起義是從這里興起的。黑衣大食的核心在巴格達,在大馬士革。
車光倩擔心方重勇的前途,同樣也擔心被方重勇提拔起來的自己,前途堪憂。這些都是人之常情,也是他們對大唐忠誠的邊界所在。
如果不是為了甩鍋,人們總是會對死去的人更加寬容一些,畢竟,死人不會搶活人的飯碗!
會打仗的將領,活著的時候對皇帝是個威脅,死了以后就是帝國曾經的柱石,人們往往不會去談論他的野心勃勃,而是會把注意力放在“用兵如神”上面。
硝石?
而石國的柘枝城,則是塔什干;康國的薩末鞬城,則是撒馬拉罕。
比如說高仙芝、李嗣業、白孝德、席元慶,他們這幫人就是一個圈子里面的,雖說不是那種親如兄弟的關系,然而一旦有機會升官或者獎勵,都是這些人優先。
方重勇哈哈大笑道,抬手示意車光倩不要緊張。他對于平日給自己提建議的人,向來都是很寬容的。哪怕當時發火,事后也不會追究責任,或者暗地里穿小鞋。
我等親信之人,就算對節帥忠心耿耿,沒有那一身銀槍孝節軍的軍服,沒有官身,也不過是私軍而已。能護住節帥的家小就頂破天了。
忠誠需要有利益來保駕護航,沒有實實在在的利益,就沒有所謂的忠誠。
因為當年白衣大食就在薩末鞬城盤踞數十年,甚至在開元初就已經在那里了,所以很少人關注他們究竟是從哪里來的。只知道包括薩末鞬城在內,往西北那一大片都是大食人的地盤。
也有人(特別是軍隊)將火藥用來引火,軍中早已普及,只是還未列入唐軍制式裝備。李嘉慶都是打老了仗的人,自然不會不知道火藥的基本配方是什么。
一船的硝石,其用量之大簡直不可思議!不詢問一番顯然是不行的!
方有德瞳孔驟然一縮,隨即點點頭道:“帶本節帥去看看。”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