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總結,兼部分背景介紹-《盛唐挽歌》
第(3/3)頁
安史之亂當時模糊的是非觀念,這跟安史之亂的正史記載肯定接不上,但卻可以和中唐藩鎮割據的歷史接上!
甚至是完美契合!
唯有想自己過日子,想改朝換代的人多了,唐庭才會無法收拾局面。這便是隱藏在史書字里行間中的人心向背。
史官,是可以說謊的,就如同今日的人,每天起碼要說五句以上的謊話,甚至都不會察覺到自己說話。
我認為更有價值的,反倒是歷史邏輯脈絡的推理。
史官會說謊,甚至文物都會說謊,但歷史的走向不會說謊,歷史的邏輯不會說謊。
一樣東西,不會憑空出現。
它一定會經歷萌芽,成長,發展,成熟,衰敗,消亡等階段。
每一個階段,都有足跡,都有脈絡。
憑空消失與憑空出現的記錄,則一定是有人在說謊。
其中當然免不了為尊者諱,文過飾非。
我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所遭遇的麻煩,更多的是“取舍”,而不是“該怎么寫”。
不是沒有東西可以寫,反倒是可以寫的東西實在太多,怎么將其融入劇情里面。
讓劇情“假得像是真的一樣”,很傷腦筋。
我想,我這本書完本后,應該可以作為判斷某本盛唐歷史文,是不是“小白文”標尺。看完這本再去看其他的,我想有心人,心中就會有數的。
最后提一句:劇情不可測。
作者之所以為作者,便是比讀者對劇情的走向把握更深。如果讀者都可以隨便猜出來后面的劇情如何,那作者也不必寫書了,直接把筆交給讀者,讓讀者來寫吧。
六月份劇情很精彩,敬請期待。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