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都說無事不登三寶殿,李白一大早來找方重勇做什么呢? 很簡單,他就是來當(dāng)說客的。 如果說,上次李白“勸說”方重勇不要攻打永王李璘的地盤,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 那么這次他恰逢其會,在登州蓬萊港遇到方重勇,心中已經(jīng)是充滿了謀劃。 他要促成方重勇和銀槍孝節(jié)軍擁戴李璘上位!大軍奔赴長安,將李琩拉下馬! 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李白認為,改朝換代這種事情是天予不取,必遭其咎?,F(xiàn)在大唐國內(nèi)的情況,跟方重勇當(dāng)初去河北之前已經(jīng)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李琩弒父,關(guān)中朝廷已經(jīng)失去大義,各地刺史即使沒有人站出來直接反抗,但對于朝廷的政令,很多人都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外放皇子一個個都摩拳擦掌的要為基哥“報仇”,已經(jīng)是不加掩飾的招兵買馬了。 天下大亂,戰(zhàn)火紛飛的時刻什么時候到來,僅僅取決于他們需要準(zhǔn)備多久而已!一旦時機成熟,這些野心家們就會飛蛾撲火般入局。 方重勇麾下有河南地區(qū)最強的兵,最壯的馬,而且戰(zhàn)績彪炳,名聲在外。 這么一支強援,如果不能拉到永王麾下,李白簡直覺得那是在自尋死路! 因為方重勇和銀槍孝節(jié)軍這種重量級的節(jié)度使和強軍,他若是不倒向永王,那就必定會倒向其他藩王。 這一加一減之間,就是是在雙倍的快樂或者雙倍的痛苦之間選一個。自己多個強援就意味著敵軍少個幫手。 李白要是就這么兩手空空,直接從登州返回歷城,他會被李璘打斷雙腿的! 酒過三巡之后,李白放下酒杯恭維道:“節(jié)帥在河北縱橫捭闔,屢建奇功。那些事情,早已傳到河南百姓耳中。百姓們皆說只要節(jié)帥在河北,則賊軍不敢過黃河矣?!? 李白為人疏懶傲慢,平日里只聽得別人吹捧他,很少主動拍馬屁。 所以這一通吹捧,顯得十分生硬。李白拍馬屁的技術(shù),連登州刺史王惟忠都不如! 不過方重勇帶兵在河北攪風(fēng)攪雨,河北叛軍確實也就沒有精力南下河南了。從這一點看李白并沒有夸張,只是實事求是的陳述而已。 方重勇看他那一副拘謹(jǐn)?shù)哪樱瑳]有馬屁也要硬拍,于是哈哈大笑道:“李太白啊李太白,你莫不是看我銀槍孝節(jié)軍兵強馬壯,來給永王殿下當(dāng)說客來了?” 心中的小心思被人一語點破,李白也不裝了,給方重勇倒了杯酒,微微點頭說道:“方節(jié)帥所言極是,李某正是來當(dāng)說客的。永王殿下欲起兵齊州,苦于手下無可戰(zhàn)之兵,無善戰(zhàn)之將,無獨當(dāng)一面之帥。永王若得節(jié)帥相助,則入關(guān)中撥亂反正不遠矣。” 聽到這話,方重勇微微點頭,面帶笑容不置可否。 李白這廝,一下子把李璘的底牌給抖了個底朝天!談判還沒開始,居然就報出了自己兜里有多少錢。 這位大冤種,搞得方重勇都不好意思欺負他了。 “誒?永王殿下是謬贊了,方某可當(dāng)不起啊。 只不過嘛,永王假傳圣旨,這件事傳出去,臉上可不好看,名聲也不好聽吶。 本帥估摸著,你李太白,到最后搞不好要替人受過。” 方重勇將王惟忠昨天給他的那份假圣旨,也就是當(dāng)初李白給王惟忠,企圖接管登州的圣旨,推到了李白面前的桌案上。 這也算是“物歸原主”了。 原本還有些微醉的李詩仙,看到這份永王府內(nèi)學(xué)士撰寫的所謂“圣旨”,頓時嚇得一個激靈,酒都被嚇醒了。 “此乃戲耳,是某看那王惟忠對永王不敬,嚇嚇?biāo)?,?dāng)不得真。” 李白一邊狡辯,一邊面色尷尬的將這份假圣旨收好,然后將杯中美酒一飲而盡,壓了壓驚定定神。 假圣旨這種東西就是塊遮羞布,王惟忠要是承認,那就是真圣旨。王惟忠要是不承認,而永王又不肯馬上起兵,這玩意就比較尷尬,也比較犯忌諱了。 無論朝廷有沒有能力去追究,永王假傳圣旨,妄圖奪取登州這件事,傳出去都是個笑話。 到那時候,李璘極有可能會將假圣旨的事情推得一干二凈,對外就說是李白在自作主張,讓這位大詩人背鍋。 雖然最后李璘或許不會真把李白這個辦事跑腿的怎么樣,但此事傳出去,絕對會讓李白這個詩文名滿天下的文化人,在文人圈子里頭名聲掃地。 方重勇將這份“假圣旨”物歸原主,一是暗示登州他已經(jīng)收入囊中,二是表達他對李白并無惡意,愿意遞個梯子讓對方下臺。 “太白兄啊,現(xiàn)在可不是戲弄刺史的時候。 天子弒父,人神共憤。 河北叛亂之事未平,天子自甘墮落之禍又起。 值此多事之秋,永王對時局是怎么看的呢? 于情他是先帝之子,要盡孝道;于理他是一方節(jié)度使,要為國盡忠。 本帥就很想知道,面對這傾頹的國勢,永王要何去何從?” 方重勇慢悠悠的問道,他微微皺眉,看上去一副憂國憂民的樣子,卻又讓人琢磨不透,心中到底是在想什么。 這話可把李白給問住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