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這里的夜晚靜悄悄-《盛唐挽歌》
第(2/3)頁
因為他發現,即便他沒有如基哥一般好色如命,即便他沒有如基哥一樣胡搞亂搞,天寶時代出現的問題,荊襄朝廷一個也不少。
文臣內斗,武將蠢蠢欲動,政令不出襄陽,市場混亂,私鑄銅錢,私鹽泛濫,國庫空虛,民不聊生……等等等等。
多多少少都有,程度不一而已。
似乎哪一個都不該出現,但哪一個朝廷也解決不了。
盧杞從洪州回來,直接告了魯炅一狀,說他“畏敵不前”加上“濫鑄銅錢”,似乎是有不臣之心。
其實如果這是事實,那么盧杞說的自然沒問題,因為畏敵不前等同于不聽圣旨,濫鑄銅錢等同于控制地方經濟。
再加上李璬對于“節度使”這三個字神經過敏,極為忌憚。不得不說,盧杞這次出拳可謂狠辣,打到了要害處。
“陛下明鑒!”
盧杞伏跪于地重重叩首,對著李璬哭嚎道:“豫章城孩童都在傳唱魯家錢,換江山。城中百姓都喜好用魯炅所鑄之錢,而不用朝廷之錢,望陛下明鑒啊!”
一旁的顏真卿,看著盧杞前前后后一番表演,都已經惡心得無語了。
果然,李璬面色憂慮看向他問道。
“回陛下,微臣無話可說。如今大戰一觸即發,臨陣換將乃是兵家大忌。可等此戰結束后,招魯節帥回襄陽對質。”
顏真卿面色淡然對李璬說道,懶得跟盧杞去爭論。
很多人,做人的下限極低。
他們的本事,就是把你也拉到跟他一個水平,然后他們再用豐富的經驗胡攪蠻纏,把水攪渾來擊敗你。
對于這種人,不理他,不跟著他的思路走就是了。
盧杞舉出的那些證據,根本無法證實,可問題卻在于,它也沒法證偽啊!
魯炅不肯進兵是事實,要是跟盧杞去爭論魯炅為什么不進兵,為什么要“畏縮不前”,那就中了對方的奸計!
“陛下!”
盧杞突然嘶聲打斷顏真卿道:“顏相公素來與魯將軍有舊,當年魯將軍出任江南西道節度使,還是顏相公舉薦的!顏相公為自己人說話,枉顧是非曲直,其心可誅!”
他袖中手指都已經掐出血印,心中七上八下的,面上卻又涕淚縱橫,繼續哭訴道:“微臣一片赤誠,愿意以死報國,只恐……只恐有些人沆瀣一氣,蒙蔽圣聽,行那汴州方清之事!”
盧杞意有所指,就差沒直接指著顏真卿的鼻子,罵他要篡位了。
李璬猛地站起,案上茶盞翻倒染黃奏折。剛要破口大罵,忽然感覺腦袋一陣眩暈,不得不扶住蟠龍柱,很久之后才恢復過來。
李璬看著階下跪著的盧杞,哭訴不止,又看了看一旁面色淡然不屑爭辯的顏真卿,忽然想起兒時太傅教的鄭伯克段于鄢。
心中膩歪得不行。文人相輕,斗是常態。當年張九齡就喜歡說李林甫的壞話,李林甫更是喜歡反咬。
可如今面前這兩位臣子,誰是鄭伯,誰又是叔段呢?
李璬不是傻子,他知道,盧杞的話明顯有夸張的成分,以及他自己的私人目的。至于童謠什么的,也極有可能是盧杞自己編出來的。
當然了,李璬也知道,盧杞之所以現在能在這里大放厥詞,是因為他這個皇帝需要用這個工具,來壓住位高權重的顏真卿。哪一天顏真卿不在了,盧杞這廢物也沒有留下的必要。
顏真卿與魯炅聯手的話,威力巨大,已經擁有廢立天子的能力。
換言之,一個人有沒有想法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沒有這個能力。
魯炅有沒有反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和顏真卿關系好,內外勾結的話,換天子足夠了!
想到這里,李璬面色微變,隨即坐回龍椅。
他長嘆一聲,對顏真卿說道:“洪州乃是前線重地,萬萬不能有失。不如顏相公走一趟豫章,暗地里查實一下這些事情,順便,安撫一下魯節帥和三軍將士。”
聽到這話,顏真卿知道事情已經沒了回轉的余地,他對李璬叉手行禮道:“回陛下,微臣這便啟程去豫章,請陛下保重。”
說完,他便轉身離開紫宸殿。
盧杞緩緩從地上爬起來,悄悄瞥了一眼顏真卿離去的方向,心中懸著的大石終于落地。
……
“大帥,你看我給你帶什么回來了。”
郝廷玉一臉激動的說道,剛剛下船,就把手中的包袱遞給前來迎接他的李光弼。
二人一起來到鄱陽湖水寨的某處竹樓,那是李光弼的臨時居所。
落座之后,李光弼把包袱打開,里面是一套嶄新的厚棉衣,還有一封書信。他拆開一看,是王韞秀寫給自己這個“義兄”的。
信中也都是些家長里短的話,說李光弼的兒子李匯,現在和他們一起住,讀書很努力,準備幾年后,考科舉入朝為官。
還說馬上要冬天了,送一套棉衣給李光弼御寒,讓郝廷玉帶來之類的。
“義父當年,死得太不值當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