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我取定了(第二更)-《大明文魁》
第(2/3)頁
魯迅有句話是再作馮婦,說的是迫于某種原因,重操舊業。
晉人有馮婦者,馮婦攘臂下車,中間割裂了一大段經文,善搏虎,卒為善,士則之等等一大段話,所以是名副其實的截搭題。但這兩句又同在一章之中,所以算有情截搭。而且題目出得很妙,兩句湊在一起,不會有斷節拼湊之感。
換了別人,或許會想這樣的題目四書文府里肯定沒有的,自己只能老老實實答了。
但林延潮看了題目,卻絲毫沒有意外之感,截搭題又如何?這道題目并不新鮮,當初在嘉靖八年的會試時,就考過一遍了。自己在《歷年會試集》里正好背過這題,林延潮清楚記得會試第一名,八股大家唐順之,是如何答的此題。
這本《歷年順天府鄉試集》在省城有賣,雖說有賣,不等于很多人都買,很多人買不等于很多看,很多人看不等于很多人把這題背下了。
林延潮左右看去但見考生都是提筆磨墨,開始凝思,他也不假思索剛要磨墨下筆,突然筆尖一抖,他想起了在酒樓上那趙姓士子的那一番說辭。
好個余子游,你真是算計滿滿啊,知我要參加縣試,故意在這一次參加侯官縣試的士子,散布對我不利的謠言。這是要壞我名聲來了。
這樣做當然有好處了,一讓自己憤怒,情緒焦躁,讓他考試時無法正常發揮。
二讓自己于考場上,再作抄題之舉時,有所忌憚,畏首畏尾。甚至逼迫自己迫于輿論壓力,不是靠押題,而是自己寫文考試。
三利用士子輿情,弄出自己文章不實的樣子,影響知縣的判斷。這計謀一步跟著一步,可謂是一步三招啊。
林延潮擱下筆來,縣試的時間,足足是有一天的,一般人都可以完成三道題,所以大部分人都不著急下筆,但若是換成鄉試一日七道,恐怕就沒那么多功夫,給你想了。
林延潮閉目凝思,首先默寫程文,押題成功之事,以往考試都有之。畢竟四書五經就那么幾萬字,考試范圍就那么寬,而鄉試,會試,殿試等正考都從中出題,哪一句沒有用過?
考試里,正好背過那篇的弟子寫出來,你取不?。坎蝗。愀屹|疑先人取中的程墨,那主考官還是寫文章的人,說不準就是現在哪位翰林,哪位閣老呢。
其次,而此題在會試時可是難倒了很多舉人,一般而言,正考是不考截搭題的,所以那些苦練制藝之道多年的舉人們,被考倒了不少。截搭題考得就是發散思維,從四書經義里另辟蹊徑,自己沒有足夠的把握。
但這兩條仍不足以讓林延潮下筆。
很多人以為考試能否錄取,只是在于自己能不能寫出一篇好文章。但是他們沒想到下一步,這好文章又由誰來斷定。好與惡,取與不取只在于主考官可與不可之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