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文章啊(一更)-《大明文魁》
第(1/3)頁
第二道題,必得其名。
只有短短四字,換做一般對四書五經原文不熟的考生,連這一題出自哪里都不知道。
必得其名,出自中庸第十七章!林延潮口里輕輕地念道。
原文是故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俸,必得其名,必得其壽。
看著這一題,林延潮陷入了沉思之中。
這一句話放在這一章里,是歌頌舜的孝道,大意是說如舜這般大德之人,必擁有與大德相應的地位,財富,名聲,長壽。
那‘必得其名’四字,就是說舜大德之下,一定會得到很好的名聲。
這題不好做啊,這題截上又截下,他背過的小題里,沒有這一道,以往所背的程文之中,倒是有,但是林延潮這一次要憑自己實力答題,自是不肯再照搬。
用過去程墨上的題來答,雖是不算錯,但不會取一個好名次。
現在林延潮過府試已是八九不離十了,眼下是要爭取好的名次,所以必須自己答。
林延潮參考了自己背過卷子里的破題,之后擱筆沉思,他眼下有足夠的時間,因為別人要答三道題,自己只需兩道就好了,所以絲毫不慌。
必得其名,按照兩句破題來說,要一句寫上意,一句寫下意。正破是上句破必得,下句破其名。
正破有些難,反破容易些,上句破其名,下句破必得。這樣就簡單了,先因其名,而后必得,前因后果。
林延潮當下寫下‘圣人有譽于天下,理必可也’。圣人之所以譽滿天下,這是理所當然的。
破題可以了,下面起講從破題一句發散,夫名者,名其德也,有大德矣,名安能去之?
這大德是全篇之意,若是放在破題里講,與‘必得其名’無關,就犯了‘連上’的錯處了,主考官下面看都不用看,就可以將卷子丟掉了。
所以大德,必須放在起講里說,解答了破題里圣人為何名滿天下?是圣人之所以譽滿天下,因其美譽在圣人的大德,有大德的人,名聲怎么會離他而去?
寫到這一句,林延潮不由感嘆,圣人的教誨,實是很有教育意義。想到詩會上,讀書人爭相投詩,要將自己名氣傳出去,真該讓他們好好寫這篇文章,捫心自問一下。林延潮搖了搖頭,將這點想法拋之腦后,自己繼續專心答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