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同窗之間(二更)-《大明文魁》
第(2/3)頁
林垠則是十分高興道:“你們都是本次府取的翹楚,書院的得意弟子,你們之中以后有人仕途有高有低,路有寬有窄,將來如何,我這行將就木的人都看不到,但你們不可忘了當初同在窗下共學讀書的情誼,更不能富貴之后,忘了當初書院的同窗,彼此之間要記著相互提攜。”
聽林垠這么說,眾人都是道:“弟子謹記山長教誨。”
林垠十分快意地道:“我們書院從未有這么多弟子,府試中第,更是很久沒有出案首了,來快些坐下與老夫說說你們府試,縣試時的經歷。”
這一天陽光正好,鋪滿了書齋里面,卻又不會令人晃眼。
皓首的林垠認真傾聽,不時點點頭贊許。眾弟子們都在坐在林垠,林燎面前,也是放開了自己,侃侃而談,每個人中第之后的得意,中第前的辛酸苦辣一一娓娓道來。
眾人談論之中時而歡笑,時而抹淚。
林延潮坐在眾人之間,話雖不多,但聽得卻是十分認真。他很珍惜這樣的日子,但盼能再長一些,再久一些就好了。不用擔心仕途,舉業,不用想著三個月后的院試,師生坐在一起縱然不能坐而論道,也能聊聊家長里短,人生的酸甜苦辣。
院試是小三關里最后一關,就能進學,成為生員。
在國朝初始,府學定額四十人,縣學生員定額二十名。那時候秀才還是鳳毛麟角,真的是十分稀罕的,但后來讀書人日漸多了,僧多粥少。宣德年間,大學擴招,哦不,是生員擴招。
府學增四十名,縣學增二十名,這比明初時生員簡直是翻了一倍。新增的生員,不享受朝廷廩米的優待,被稱為增廣生員,簡稱增生。而享受廩米的稱為廩生,全稱廩膳生員。
但和今天一樣,大學擴招從一開始就停不下來,明朝讀書人也是。讀書人一增再增,府學縣學又擴編。咱們廩生,增生有限,那么這些補錄進來的生員,附于諸生之末,稱為附學生員。
而這一次府學縣學再次增員,也在情在理。但讀書人仍是不滿,考生還是太多,可錄取的名額依舊太少。
本次院試府學增二十人,縣學增十人。上游的生員名額一多,導致下游童生的名額也得增加。所以陳知府隨水推舟補錄了三十名童生,也是合情合理,全府上下對陳知府也是感恩戴德。
但生員名額增加,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是個好消息,對于林延潮來說卻不是好事,反而是個壞事。因為他已是保送進學了,通過院試對他而言不是問題,反而因錄取人數的增多,導致報考人的激增,人一多使得他再次奪得案首的幾率就下降了。
書院重新開學,因之前不少弟子散去,故而又招了不少新弟子。加之府縣學擴招了,書院也在新生里補錄了幾名童生。濂江書院名氣畢竟是在那里的,更何況還出了一個府試案首。
現在書院新生和老生混在一塊,新生中錄取了幾名童生,這些童生自是不愿與新生一并從外舍讀起,而原先的老生,經過這一年來,也有等差高低。而書院開學前進行了一次摸底考試,以定名次,決出上舍,內舍,外舍的弟子。
上舍上課生仍舊是五錢銀子一個月,內舍內課生三錢銀子一個月,外舍外課生不給銀。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