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建陽書坊(一更)-《大明文魁》
第(2/3)頁
林垠笑呵呵地道:“既是底本已是作好,此書就可以拿去書坊刊印了,正好你也隨我一趟。”
林延潮當即稱是。
當下林延潮與林垠就一并雇了艘船,入城去了。
在閩地水網縱橫,猶如蘇杭水鄉人家,平日出行,坐船比走旱路更多。
師徒二人坐得一烏蓬船,六月炙熱的陽光,烤的江面上水氣蒸騰,但見江山淼淼一線,待到了近處,才見得對岸水塢船舶云集,這是閩水上最繁華的上下杭渡口,位于城南數里之處。
渡口上有一山,山上有廟,挹遠山,瞰大江。
不久行船過了江,到了渡口。
渡口上的臨江商埠名為潭尾街,就在山麓江邊,街道一丈來寬,一里多長,青石鋪面,走得人多了,光亮如釉。街道兩旁委巷縱橫,民居鱗次,魚鹽成市。
林垠上了年紀,走不動路,于是雇了兩人抬的小竹轎子。
林延潮就在跟在轎子旁,轎子過了潭尾街后,穿過一條賣油的巷子,就上了山。
上山一條小路,石條路面,兩旁都是屋舍。因閩水時常泛濫,故而這地勢較高的水邊山上,成了有錢商人的居所。
路上隨處可見,背著箱子手藝匠人口,喊著‘補藤床框,補竹席,補鼎’的俚語。
走到山頂上,但見榕樹石椅旁,有三口小井,不少挑水工聚在井邊。山頂不遠紅墻廟宇,正是方才在江邊見得大廟。
林延潮隨著林垠的竹轎子由此下了山,又是一處商貿繁華的所在,木材行,茶莊,妓館開得滿街都是,不少穿著錦袍的商賈,出入寫著建寧,延平的會館。
但見延平會館旁有一極大的書市,上面寫著‘建陽書坊’四個大字。
建陽是延平府下轄一縣。
朱子朱熹就是延平府建陽人,所以朱熹開創之學,又稱為閩學。除了理學之鄉外,建陽最有名就是坊刻。
當時刻印出書,有官方刻印官刻,書商的坊刻,私人的家刻,寺廟里經刻。林垠要替書院印閑草集,自是不能找官刻,經刻等人,私人的家刻又不上不正規,所以找書商坊刻,就是唯一途徑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