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贈詩(一更)-《大明文魁》
第(2/3)頁
周敦頤當年說過,圣人當以中正仁義立身,再以師道行于天下!
林延潮拿文章給顏鈞批改時,就沒說他救民救世的觀點,而是實事求是地與他說文章。
顏鈞與林延潮討論完文章,坦蕩地笑著道:“你的時文寫得更好了,老夫肚里就這么多墨水,給你收刮干凈了,畢竟沒有赴過科考,終究算不得大宗師。我的弟子羅近溪在我之上,他日你遇到他可向他討教。”
林延潮道:“夫子過謙了,若非夫子昔日指點,我不能有所悟,時文也不會有進益。”
顏鈞搖了搖頭道:“不是我指點你,而是你自己心底早已懂得這道理,只是平日所迷,這才不知罷了。”
林延潮恍然道:“這就是一切道理都在心里,陽明先生昔日所言,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誤也。”
顏鈞哈哈笑著道:“是的,你一點就透,我看你實與王學有緣,不如……”
林延潮連忙道:“夫子,我雖敬仰你的學問,但我的幾位老師都是理學宗師,他們若知我拜入王學門下,必是反對。”
顏鈞聽了喝了口茶,嘆道:“老夫明白,并非我不容他們,而是他們不容于我。”
林延潮知道,自己失去了一個與羅汝芳,何心隱作同門師兄弟的機會。但世道就是如此,王學的人,可以學理學,但是理學的人,卻不能學王學。
自己一進濂江書院,林垠就告訴過自己,非五經、孔孟之書不讀,非濂、洛、關、閩之學不講。自己去聽課可以,但拜下門下就不行。拜下門下,就要奉王學為道,這與理學自是格格不入。
顏鈞有些惋惜,但仍是道:“既不能傳吾之道,但亦可為老夫之友,我們不談道,談談讀書日用,也可以吧!”
林延潮笑著道:“多謝夫子體諒。”
顏鈞苦笑道:“不體諒還能如何,人群既以家國為分,為學何存門戶之見,可笑!可笑!”
林延潮道:“夫子,或許有一日,天下讀書人,可以沒有門戶之間,但道雖不同,卻能一并坐下來商討。”
顏鈞搖了搖頭道:“此事很難吧!”
林延潮笑著道:“難與易之事,做了才知道,我輩只需盡力而為,成與不成看天命就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