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繼絕學(二更)-《大明文魁》
第(2/3)頁
一名儒生一直不說話,這時候站出來問道:“古文尚書疑為偽篇,你該如何作?”
林延潮道:“先疑古,再重建!如堯典,皋陶謨,禹貢,非成書于上古,而定于春秋。”
林延潮此言一出,滿堂嘩然,古文尚書疑為偽篇,乃是當今治尚書每一名儒生心底的大疑團,一千年來不少讀書人提出疑問,但卻無一人拿出證據來指證。而林延潮竟然篤定的一口證實了,難怪他們不信。
眾人當下又與林延潮問難,但沒有一人問得倒林延潮。
一名儒生向林延潮作揖道:“書經之難,不亦于易,汝不過十五六歲少年,若真要說有什么建樹,一個字難,除非汝是生而知之者,當然汝治書經定在我輩之上,到時書稿一成,吾一定拜讀。”
林延潮對儒生拜讀道:“倉促而作,不敢談精思,到時有謬誤之處還請兄臺指正。”
聽了林延潮的話后,眾人當下紛紛告辭。
出來時,眾人不免談論一番,有人諷林延潮不自量力,好高騖遠。
也有人嘆林延潮其志之遠,若是著書而成,真能有幾分以今日之思代古人之想,那么這本書也不算白寫了。
大多數人心想,還是讓林延潮先去寫吧,寫出來后碰碰壁,免得年少得志,不知天高地厚。這樣的嘲笑也并非都是惡意,在他們看來年輕才子遇一遇挫折也是好事,這算是一種打磨,玉不琢不成器嘛。
林延潮從安泰樓回到家里后,將反正眾人的話,理了一遍,不由感嘆自己還是年輕了,若是三四十歲的大官,或者是五六十歲的老儒生,寫這書就沒有人敢笑話。
要知道咱們的首輔張居正,為了給當今天子讀書,寫了一本尚書直解,作為小皇帝的日講宮內讀本。
林延潮心想,眼下自己若是再年長十歲就好了。
當下林延潮將書櫥里自己的書稿拿來細細讀起,這些都是他一年以來的心血,差不多有十萬字了,再有兩個月就可以定稿了。要他現在放棄,實在有點舍不得。
他這本書首采的還是閻若璩的尚書古文疏證,其次是近代國學大師顧頡剛,劉起釪的尚書學。
而林延潮編寫此書,已是偷懶很多,當初顧先生此書,先是將流傳下各種書經文本考異比對。
其次上古先秦各書經里,所用的尚書句子輯錄出來,與古文今文尚書參校異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