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兩百零四章 充場儒生-《大明文魁》


    第(1/3)頁

    在鄉試之前,除了歲試這些已保送入考場的考生外,提學官還要主持兩場補錄考試,分稱科試、大收,最后遴選出考生參加最后的鄉試。

    科試與歲試相當,取歲試中未錄生員進行考試,考試分一至六等,考一二等的生員,也會充補廩增或者給賞,若是考了五六等的也會黜革。

    不過與歲試人人必考不同,科試參加相對自由,若是覺得準備不夠的生員可以不去。

    歲試,科試都是針對生員的,在鄉試前最后還有一場稱為大收。

    但凡在科試,歲試里落榜的生員,或者是沒有生員功名的儒生,都可以參加這考試。大收之試沒有門檻限制,故而參加的人非常多,如幾年前的江西省大收之試,達到兩萬士子報名參試的地步。

    大收發案,最后參加鄉試人選才定下,眼下從全省各府而來的士子們云集一堂。頓時青樓,客棧的生意,又再度紅火了起來。

    鄉試前幾日,原先濂江書院參加這一次鄉試的同窗們聚在一起。

    林延潮等人坐在城南茶亭的一家茶樓上喝茶,這茶樓上下三層,如土樓般圍著個圈,低層堂下正中的地方,樂家子弟在那奏著十番。

    蘇州人喜歡在茶樓里聽彈評,而閩人則喜歡在茶館里聽十番。

    眾人一面聽著十番,一面聊著天,林延潮,陳應龍,葉向高,龔子楠,陳行貴五人即是這次書院里赴鄉試的弟子。至于上一次進學的周平治,歲試,科試的成績都是不佳,故而沒取得鄉試的資格。

    至于陳行貴雖只是童生,還不是生員,但卻通過了錄遺,也就是大收之試,獲得了充場儒士的資格,取了鄉試解額。

    陳行貴的例子打破了林延潮穿越前的常識,有明一代一直標榜的,科舉必由學校,遭到了打臉。在鄉試里充場儒生不是個別,人數還真不少,這一次參加鄉試三千考生中,充場儒生就有一千余人。

    而且充場儒生錄取率還不低,每年鄉試,儒生出身的舉人,往往占據了兩三成之多。如原先的福建巡撫譚綸,就是通過充場儒士獲得了參加鄉試的資格,最后入朝登進士。

    陳行貴能與林延潮他們參加鄉試,當然是十分高興。眾人久了不見,聊得投機,說得最多的還是王世貞為鄉試總裁,以及鄉試考試一些小竅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