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九章 交卷-《大明文魁》
第(2/3)頁
這一句話意思是,孔子說,先學了禮樂再出來仕官的,為平民,先仕官再學習禮樂,為君子。若是國家要用人才,則吾用先學了禮樂再出來仕官的人。
這句話孔子認為學而優則仕的平民百姓,若是為政,要更勝過那些口中銜金鑰匙出身的世襲貴族。
從兩漢的察舉制,至科舉制,歷史已是證明了孔圣人的眼光,故而這一道題也是書院里經常考得大題目。
考生們絲毫不陌生,想來考完,大家水平不會相差太懸殊。
時間不充裕,來不及深思,腦字里有大概方向后,林延潮即揮筆寫文。此刻就是把平日所學,盡數施展出來。
林延潮記得后世名家研究王世貞,說他在中后期,在文章上不再對漢賦大家一味的推崇,轉而言唐宋文章亦有可取,特別對蘇軾的文章最為贊賞,其曾自言‘于唐好白居易,于宋好蘇軾’。
正好自己的經師林烴平生最喜蘇軾,在他潛移默化下,林延潮文風一直是與唐宋派走得很近的。
與復古派詰屈聱牙的文章不同,唐宋派為文從字順,這等文章最上乘的境界,在于述而不作,用一句話來形容,無意于感人,而歡愉慘惻之思,溢于言表。這道理,正如林延潮當初教侯忠書,黃碧友他們寫文章時講得無二。
故而林延潮決定還是本色寫文,同時心想,考場上的考生因王世貞之故,恐怕有心于名次的,大多是仿得擬古派的文風,恐怕唯有自己一人是獨樹一幟吧。
也不敢保證獨樹一幟,就一定能中,不過現在想這些也沒用。文章該如何寫就如何寫,林延潮很快就寫完了第一道。
后面兩道四書題,也是大題,這是鄉試,沒有童子試時,機變百出的截搭題。大題更考驗一個讀書人平日里的功底如何。故而頭三道題目,雖說最重,但對于一流的士子而言,彼此差距不會太大。
三道四書題,一個上午寫完了。臨到中午,林延潮想起進考場快五六個小時還沒小解過。沒辦法,因為年輕,故而腎就是這么好。
寫完三題后,林延潮向官兵索了牌,上了一趟茅房,看著茅房里左右的臭號,雖是有些味道,但也沒有想象中考生被熏得欲仙欲死的一幕。
回到考房里,林延潮取了千層糕來吃,并拿出包好的參片泡在水里,喝了提神。一個上午的考試,蝸居在狹小的考房里考試,說不疲憊,那是假的。
下面林延潮開始寫五經題。
第(2/3)頁